2025年04月19日 星期六
上博首个海外分馆将落户美国加州 《您的声音》道出城的温度 调出这份历史密档 峰值117万人 最快3秒抢完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03-11

《您的声音》道出城的温度

一座超大型城市的治理密码,或许就藏在万家灯火的细碎诉求中。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以北京“12345”接诉即办改革为切口,用纪实镜头穿透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捕捉到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温暖注脚。这部正在全国热映的作品,不仅是一部城市治理的影像档案,更见证“人民至上”理念如何谱写出超大城市治理的中国乐章。

真实状态

“每个声音都值得被聆听,每个诉求都应当有回响,影片生动展示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的评价,道出了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从胡同停车难到老楼加装电梯,从暴雨应急抢险到社区供暖纠纷,影片跟踪记录的7个真实故事,恰似7把柳叶刀,剖开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复杂肌理,却保持着对个体生命温度的敬畏。

《您的声音》历时10个月完成制作,积累了280小时的素材,最终凝练出的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实践。作品选择回归纪录片的本质——真实。影片采用“隐形摄像机”式的拍摄手法,让被摄对象在浑然不觉中展现最本真的状态。热线话务员凌晨接线的疲惫与坚守,街道书记面对居民质疑时的焦灼与担当,立法工作者字斟句酌的严谨与执着……这些未经雕琢的日常片段,构成了中国社会治理的微观图谱。

导演徐洁勤透露,摄制组坚持“解说词做减法、真实影像做加法”的原则,让市民原声、热线录音成为叙事的主声部。这种“去滤镜化”的表达,在戏剧性与纪实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让政策文本落地为可触可感的人间烟火。

生动表达

当影片将北京胡同的治理实践与纽约、东京等国际都市的同类难题并置时,中国视协副主席胡智锋看到了更深层的价值,“这是用国际语言讲述的中国治理叙事。”

该片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叙事。停车治理案例中展现的创新,加装电梯故事里的智慧,这些具体而微小的解决方案,组合成具有普适价值的治理工具箱。在放映现场,基层社区工作者集体观影落泪的场景,印证了这部作品的情感穿透力。影片采用轻喜剧包装严肃主题的尝试,让治理故事变得可亲可近。

这部作品,既是对北京接诉即办改革的影像存档,更是献给城市治理参与者的致敬之作。当片尾字幕升起时,观众记住的不是某个具体政策的名称,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身影:那个在暴雨夜奔走的街道书记,那个连续工作12小时的话务员,那个终于圆了电梯梦的九旬老人……这些平凡的面孔,共同拼贴出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生动表情。

驻京记者 赵玥(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