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
这场开鱼秀致敬中国远洋渔业四十年 广告 轮椅上的咖啡店长
第8版:上海新闻/广告 2025-03-11

这场开鱼秀致敬中国远洋渔业四十年

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今年是我国发展远洋渔业四十年,昨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开鱼秀在上海海洋大学举行。总重200余斤的两头大目金枪鱼摆放在桌上,料理师现场分切,免费赠予师生品尝。

“40年前,也就是1985年3月10日,第一支由中国水产总公司12艘生产船和1艘冷藏运输船组成的远洋船队,前往西非海域生产。学校季星辉教授随队出征,也由此拉开了中国远洋渔业的序幕。”该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新军介绍。

季星辉是我国著名的远洋渔业专家,当年,已经年过半百的季星辉,随我国首支远洋渔业船队,历时62天,航行一万余里抵达西非,开创远洋渔业事业。由于西非气候条件与中国迥异,海上天气更是瞬息万变,船队起初连连亏损。季星辉废寝忘食研究渔场、渔具和渔法,终于使船队扭亏为盈。此后十年间,季星辉三下西非,被渔民称作“活诸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水产品长期保持量足价稳,总产量连续34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远洋渔业功不可没。我国远洋渔业从1985年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已然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

“30多年前,我们捕捞金枪鱼,要么是盲目地找鱼,要么就跟在日本渔船后面。”该校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吴峰告诉记者,“如今,我们有了AI的助力,可以综合渔获量和鱼类行为,来判断渔情。”

据介绍,去年5月,由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联合研发的我国首套金枪鱼智慧渔情预报系统“海鹰AI系统”问世。该系统采用大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金枪鱼中心渔场预报和中长期资源量预测;此外,系统还可以对作业渔船进行船位监控、越界预警和渔船避碰预警,根据船位以及航行路线自动发送邮件进行过境报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鲜为人知的是,金枪鱼并不是想捕就能捕。针对这一高度洄游性鱼类,国际上通过5个政府间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对捕捞活动实施严格的养护措施,以确保金枪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的捕捞配额,要在“谈判桌”上争取。

“四十年来,几代师生先后奔赴全球海洋渔业第一线,不仅开拓了40多个重要渔场,也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为我国远洋渔业争取合法权益。”陈新军表示。

记者还获悉,远洋渔业对人才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懂专业、会英语、能“钓鱼”、肯吃苦……国际性、综合性、艰苦性等行业特点曾让不少年轻人望“海”却步,远洋渔业专业人才队伍一度出现断层现象。上海海洋大学开发出“大国海洋”等特色思政课程,并安排有着丰富远洋渔业经验的教师以身传教。教授搏浪天涯、为海洋事业奋斗的故事,让青年一代深受鼓舞。这几年,报名渔业资源实习调查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曾经的“选人难”变成了现在的“人难选”。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