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异域同天同心(水彩·粉画) 吃夜宵的猫(外一篇) 中医减肥岂有万能灵方 独自煮清茶 小店屋暖 寄串风铃
第13版:夜光杯 2025-03-29

独自煮清茶

红孩

闲来看一本茶书,是多年前我在厦门机场购得的一本名曰《红尘外的茶香》的书,作者张菁。

张菁的这本茶书大体是读过几篇,以当时对茶对禅的认识是体会不到禅茶一味个中道理的,尽管书里有的篇什已经写得很明白。人在年轻时,特别是在取得某些小成绩或是小得意时,便会觉得自己对世界对人生仿佛都懂了,可以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瞬间就可将真经取回来。记得上初中二年级时,老师在讲一道几何题,讲到一半,老师便停住说看谁有更好的办法把这道题解出来。结果,同学面面相觑,琢磨了七八分钟,也没有人敢站起来。眼看就要下课了,那可是最后一节课,如果大家解答不了,老师就要拖堂继续讲,那样,我们就没有时间赶到电台的发射天线下边去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了。就在那空气近乎凝固的瞬间,我的脑海里划过一道辅助线,如果那样去设想,这道题将马上迎刃而解。于是,我站起来,走到黑板前,用粉笔画线、写公式,又加以文字说明,只用一分半钟便一气呵成。老师见我如此的神操作,他不由连声惊呼天才!天才!他说,我的方法比他原有的答案还要简单,一般的学生根本无法想象。那一刻,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我感到无比的幸福!我甚至有了我此刻就是华罗庚、陈景润的幻觉。

我当然不是数学天才,多少年过去了,2024年5月,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结识了数学家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电话中,我们很自然地聊到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那是1978年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其作品主人公就是陈景润。陈由伟说,作品发表的时候,他爸爸和妈妈还不认识呢!我问陈由伟,你上学时同学们是不是特别关注你,你可是大数学家陈景润的儿子啊!陈由伟说,我妈妈曾经开玩笑对我说,你的数学一定要学好,不然别人还以为我的智商有问题呢。陈由伟在加拿大本科学的是商科,而研究生则选择了数学。我数学成绩向来一般,陈由伟的数学水平有多高,我没资格考证。但我很想坐在教室里听陈由伟讲一次数学课。

这就如同我面前的这本茶书,多年前读得懵懵懂懂。就说这茶,据传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青年吴理真在四川雅安蒙顶山采药,巧遇青衣江的仙女瑜儿,瑜儿途经蒙顶山,是想将天上瑶池带来的茶籽栽植到环境优美的山上。谁料想,与吴理真的相遇竟然一见钟情。于是,他们精心栽种这茶树,几年下来,便初具规模,而且还制成了上等的好茶。茶是供人消渴驱寒暑的,在古代茶和荼通用,民间每发生瘟疫,人们便大量引用茶水以驱之。吴理真夫妇将茶树育成后,本是自己闲来饮用。偏在此时,山下村庄暴发瘟疫,很多人流离失所。这时,瑜儿就告诉吴理真,可将茶叶分发给众乡亲泡水饮用,说不定会有奇效。果然,通过一部分乡民饮用,瘟疫还真的得到控制。于是,吴理真夫妇就决定在蒙顶山扩大茶叶种植,同时,他们也把种植茶叶的技术教会了十里八村的乡亲。久而久之,这蒙顶山茶的声名越来越大,终于被朝廷的高官知道。他们便千方百计把这茶垄断,年年让当地的官员把最好的蒙顶山茶当作贡茶送到京城,供皇上和大臣、贵族享用。蒙顶山茶好喝,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泡茶所用的水,必须用扬子江中水,否则就达不到茶汤的极致。

这些年,到过全国很多产茶的地方。前年到陕西商洛秦岭深处,当地的朋友说,商南的新茶毛尖已经下来了,再往北就产不了茶了。我说,那你们的茶可是中国之最了,若是古代,说不定会成为“贡茶”呢。当地的朋友笑了,说,茶好与不好,不是皇帝说了算,那要看老百姓喜欢不喜欢,文艺界不是有“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说吗?

商洛朋友的话,朴素中蕴含着许多的人生哲学。我把书放到桌子上,想煮一杯商南的毛尖,至于书就那样打开放着,可书几次都会自动合上,我正要起念用一块镇石将其压住,这时,我的心头突然有过一丝禅悟:人看书累了,需要休息,那书是不是也要休息呢?想到此,我把书轻轻合上,悄悄地走到客厅,独自煮起了清茶。即使那煮茶的沸水发出些许的声响,也一定是伴茶书小憩的夜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