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观察  让守护“无声” 让安全“有感”
第6版:申观察 2025-04-18
解码上海公安新质战斗力 为超大城市构建“智慧防线”

观察 让守护“无声” 让安全“有感”

通过全量警情分析系统,从重复、重点警情中找准隐患点 本版图片 受访者供图

使用无人机开展现场执法

本报记者 杨洁

杨浦区周家嘴路、黄兴路路口,汇集了来自北横通道、内环高架路的车辆。4月16日下午,一辆黑色小轿车随意加塞,导致后方车辆大排长龙。这一幕迅速被空中盘旋的警用无人机悄然记录到,下一个路口,小轿车被交警精准拦下,对驾驶员依法予以处罚。

一座常住人口约有2400万的超大城市,怎样让守护“无声”、让安全“有感”?上海公安着力提升新质战斗力,书写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平安答卷——头顶,警用无人机体系构建智慧防线;指尖,数字化平台快速反馈社区隐患;眼前,预警模型“盯牢”重复警情,便于民警溯源化解矛盾……

在无声处筑牢安全屏障,于细微处感知城市温度,2024年一季度,全市110报警数、刑事立案数同比分别下降2.1%、7.1%,电诈案件既遂数、接报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4.1%和21.4%,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同比上升近5%。

“天眼地兵”协作

快处易赔“云端”办结

“驾驶员请至安全区域等待,警用无人机1分钟后抵达现场!”昨天13时许,在黄兴路进国定路约20米处,两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报警求助后,杨浦公安分局交管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肖玉泉中队领航人倪嘉辉研判事故等级,立即在“睿鹰”无人机指挥台上定位车辆位置。点击“起飞”按键,距离现场最近的警用机库随即起飞无人机赶赴现场,全流程自动采集事故双方信息数据。8分钟后,双方驾驶员收到快处易赔办结短信,道路交通恢复通畅。

今年以来,杨浦警方充分发挥区域“低空经济”优势,构建警用无人机体系。快处易赔“云端”办结,就是其中的典型应用。记者在“随申办”App的快处易赔模块中,看到了“无人机定责”选项。倪嘉辉介绍,发生简易事故后,在驾驶员双方身份信息准确、责任认定无异议的情况下,警用无人机能够快速到场,在空中一键拍摄多张照片,自动上传相关材料。“对车主而言,在一些危险路段不用再绕车辆拍照,坐在车里等待无人机拍摄即可,更加安全。对警方而言,警用无人机快处易赔,比民警到场处置节约时效40%以上,能够缩短事故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倪嘉辉介绍,自杨浦警方在全市率先开展简易交通事故无人机全自动快处易赔应用以来,该方式处理的事故量占远程处置交通事故总量的28%,道路通行效率提升35%。

实线变道、未依次交替通行、随意加塞、违法停车……在警用无人机的视野里,这些交通违法行为可谓一览无余。结合基础的路口管理,杨浦警方通过“天眼地兵”高效协作,扩大管理范围。

以本文开头提到的周家嘴路、黄兴路路口为例,每天早晚高峰,无人机都会沿途巡飞,及时发现堵点,快速调警处置。启用警用无人机辅助现场执法以来,这一路口车辆违法行驶比例直线下降,早晚高峰期间路口通行效率提高20%以上。

“低空警务”也在全方位护航区域“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航线优化、噪声测评、飞行报备、航路护航……在杨浦警方帮助下,一年多来,上海市无人机外卖首条航线、首条跨高架航线、首条公园航线、首条高校航线都在杨浦陆续开通。现代警务体系插上了“数智”翅膀,更多应用场景将在未来迭代升级。

数字平台赋能

为外卖骑手找到“家”

这两天,饿了么外卖平台南翔站点负责人江宏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与骑手同事们搬进了新家:这是一个六人间,每人500元/月、包水电,楼下就有非机动车充电位。

在找到合适的宿舍前,江宏新已经搬了好几次家。“我们以前住在小区里,但骑手大多早出晚归,难免会给居民带来困扰,也接到过他们的投诉。”江宏新坦言,生活作息以外,住在小区里最大的难处还是停车和充电,“骑手非机动车多,小区停车位少,很多时候只能东一辆西一辆随意摆放。我们觉得充电不方便,而居民担心会有安全隐患。”

搬离小区后,部分骑手为了急切解决住宿问题,自行租用一小区的沿街商铺二楼作为集体宿舍。然而,建筑房屋属性为店铺,按规定不能住宿。刚刚签约入住的第二天,南翔派出所“微网格”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我们到底住在哪里,又成了难题。”江宏新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e嘉人”微信小程序上发出求助信息。

“e嘉人”微信小程序是嘉定公安牵头开发的数字化平台,群众可以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反映需求、线索,由后台值守人员按照区域和类别,流转相应网格或部门承接处置。去年,嘉定公安创新推出“微网格”治理模式,整合人口协管员、城运队员等各方力量。“e嘉人”就是指尖上的有效“利器”。

“在接到骑手求助前,关于他们的住宿问题,其实‘e嘉人’小程序也接到过小区居民骑手扰民的投诉。”南翔派出所副所长俞佳盛说,“快递外卖小哥租住集体宿舍,我们一方面要考虑车辆充电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不能影响到附近居民。”接到求助后,南翔派出所社区民警一边与求助者面对面沟通,一边多方联系,终于为骑手们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居住场所——由某学校旧址改建的集体宿舍,这里已经入住一部分网约车司机,与快递骑手同属新就业群体。这一住处不仅安全合规,而且不会对周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

“宿舍有空调、洗衣机,卫生间干湿分离,将来还会提供24小时餐饮、充换电柜一站式服务……真好,我们不用再为住宿而发愁了!”骑手们实地查看后十分满意,当日便与新场所房东展开洽谈,第二天便顺利集体搬入。同时,他们还计划将站点其他骑手的居住地也迁至此处。

骑手小哥有了暖心的家,但故事没有结束。南翔派出所还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社区居委会、城管等执法部门,对违规的“三合一”场所开展联合整治行动。

“智力”与“民力”有机融合下,社区问题隐患得到快速反馈与处置。数据显示,2024年8月“微网格”全面推开至年底,嘉定全区主动发现处置各类问题23万起,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反映的社会治理问题9900余件。

预警模型定位

从源头化解“风险点”

警情,是丈量治安状况的“晴雨表”,能够精准反映社会动态。一些当事人反复报警的纠纷类警情,不仅是群众的“闹心事”,更是基层治理的“风险点”,往往更易导致“民转刑”“刑转命”等恶性案件的发生。

2024年12月22日凌晨,梅园新村派出所接报,海景小区内一楼宇的1701室门外有人砸门撬门。原来,1701室住户陈女士家中漏水,影响了楼下1601室朱先生的正常生活。这一天,漏水问题导致朱先生家中停电,他忍无可忍上门讨要说法,但陈女士却拒绝开门沟通。愤怒之下,朱先生便手持金属鞋拔敲击,导致大门轻微损坏。

“这两户人家的矛盾纠纷已经持续两个多月,社区民警也曾多次开展调解,但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梅园新村派出所副所长姜经纬说,接报后,民警当即依法对朱先生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但也意识到双方矛盾正逐步激化,需要警方介入干预。

此前,无论是陈女士还是朱先生都态度强硬、不愿调解,甚至民警的上门沟通,也都被他们认为是一种“骚扰”行为,非常抵触。然而,尽管遭到双方的冷落、不耐甚至投诉,社区民警周如胜始终没有放弃,他一次次耐心劝说、讲明利害关系,终于感化了双方当事人,让他们愿意坐下来再次调解。

今年1月,姜经纬启动“三所联动”机制,在社区民警周如胜、律师、居委会等各方的共同协调下,陈女士表示愿意对漏水情况进行维修,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书并握手言和。派出所还专门找了一家正规做防水的企业,会同物业一起对工程进行评估,规定了施工方式、时间和规则,最后四方共同监督完成维修。至此,这起矛盾纠纷终于得到化解。

“重复警情”的处置,关系到风险隐患的防范化解。对此,上海公安研发智能模型,以科技手段“滚出”数据背后隐藏的风险,运用预警模型精准定位。“我们通过全量警情分析系统,对日均上万起的警情以智能化的形式自动碰撞、筛选提炼,从重复、重点警情中找准隐患点,提前预判风险。”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科长曹洪介绍,12345热线来电、窗口接报等信息也纳入了全量警情系统的“数据池”。针对重复警情,由公安分局局长、派出所所长“双长盯办”,依托“三所联动”机制靠前主动调解,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今年一季度,上海警方共化解矛盾纠纷20余万起,重点重复警情销账率达94.3%。

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积极提升新质战斗力,上海公安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防范”,也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