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机器人足球队同台“竞技”,进行球技比拼;格斗赛场,两个1.5公斤级的格斗机器人展开激烈角逐;篮球赛场,机器人“铁墩”大秀投篮技艺……近日,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市惠山区举行。随着人形机器人“青龙”作为运动员代表完成宣誓,超150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各自竞赛展示区化身“武林高手”,一场别开生面的“惠山论剑”正式开启。
智械争锋
技术破圈场景激活
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篮球馆内,来自全国各地上百家企业研制的人形机器人陆续亮相。选手“铁墩”由无锡无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这台身高1.8米、体重7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是这场运动会的篮球运动员。经过几次投篮尝试后,超高的投篮命中率让不少挑战者败下阵来。“这得益于其采用的先进图像识别技术和运动控制算法。”该企业现场负责人陶福邦说,企业落地无锡经开区后,目前已有“铁头”“铁块”等5款机器人研制成功,主要用于科普、景区导游等场景。
另一边,在模拟绿茵场上,来自广州高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双足机器人“小派”正在上演2v2足球表演赛。“‘小派’自重仅7公斤,具有小巧轻便、安全稳定等优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踢足球考验着双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功能。硬件方面,需要关节、模组为机器人提供动力;运动算法方面,需要针对性设计,使得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抗扰功能,避免在对抗中摔倒,即使摔倒也要能够自己爬起来。
进化狂想
速度算法极限突围
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双足机器人“行者二号”身高1.68米、体重30公斤,能实现6小时的行走续航,最快能达到8公里/小时的移动速度。企业现场负责人介绍,此次参加5公里跑步项目,希望展示肌腱仿生驱动技术的优势。“该技术与市面上常见的传统电驱路线截然不同,能赋予机器人更高的安全性与灵活性,为机器人的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由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参与了竞速跑展示。它身高1.2米,体重仅30公斤,由于关节、电机较大,跑步速度最快能够达到每秒3米。该机器人不仅具备出色的运动能力,还可以在室内外多种复杂地形上完成行走、奔跑、后空翻、单脚跳等动作。
“这些具身智能机器人不仅会运动,还能思考。”赛事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项目考验机器人环境感知、自主决策等能力。比如在越野跑中,机器人需要自主识别并跨越草地、水坑、斜坡等复杂地形;而竞速跑,又对机器人的续航、运动控制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可以说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能的一次全面摸底。
全链赋能
产业高地强势崛起
赛事区精彩不断,嘉年华区域同样热闹非凡。外观造型科技感十足的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与观众现场对弈;无锡巨蟹智能驱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小蟹”挥毫泼墨,颇有“新晋书法家”的风范;机器人售卖咖啡、烧烤等互动活动,让观众“触摸”到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未来。
这场科技盛会花落无锡绝非偶然。这座位于太湖之滨的工业城市,早已在机器人产业链上深耕多年。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从人工智能算法到场景应用,无锡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全球每三台服务机器人中,就有一台使用无锡企业生产的谐波减速器;国内首个5G全连接工厂在这里诞生,机器人已深度融入汽车、电子、物流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无锡现有机器人相关企业超过300家,形成了以惠山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区。更令人瞩目的是,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即将竣工,这里将打造集研发、测试、中试、量产于一体的产业高地。
“运动会旨在抢抓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重大机遇,通过汇聚项目、人才、技术、资本,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引领性的产业高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承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惠山区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无锡市推动未来产业升级、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本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