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
去年十月,和两个朋友在尼泊尔上木斯塘地区徒步,前半程从嘎奔尼向北,抵达曾经的洛域王国的首府洛曼堂,在那里看了诸多佛寺和遗迹。停留两天后重新出发,折往东南。行程的第六天,经过仿佛是无尽的下坡,一行人灰头土脸,在雅拉村落脚。住宿条件谈不上整洁,我们便也没胃口吃客栈厨房的出品,打算吃方便面。
我们的向导哈尔卡有种神奇的融入当地的能力,在沿途的各间客栈,他穿梭于厨房和餐厅,不只帮我们,也帮其他徒步客端茶送水。不管在哪间客栈,早餐的煎蛋总是同样完美,我后来发现,煎蛋都是他下厨做的。他解释说,客栈做不好。
这天夜里,我们在光线昏暗的餐厅吃泡面,哈尔卡送来他做的六个煎蛋。早餐和午餐都吃过煎蛋。上木斯塘的客栈到了冬天就会关门,人们陆续回南方过冬,此时是最后一周营业期,肉类的存货吃完了,到哪里都只有鸡蛋。我和大C照样吃了,小C勉强吃了几口,说吃不下,而且自那以后的几天里,连早餐也不肯吃蛋。哈尔卡每一餐都确认,真的不要?那边摇头。哈尔卡便认真地忧心道,可这样你就没有蛋白质了。
好在我们最终顺利完成徒步。那之后过了大半年,小C仍然不吃蛋。
在尼泊尔一天六个蛋的饮食固然单调,不至于折损我对鸡蛋的热爱。多年前,我们家住在云南一处县城的客运站二楼。为了保持鸡蛋的供应,爸妈养了几只棕羽黄脚的母鸡。鸡笼在走道上,白天放它们在停车场那头的菜地边抓虫吃,晚上再赶回来。鸡是相当聪明的动物。带他们回到楼下,我妈说“蹲”,鸡乖乖蹲下,张开翅膀,让人捉着上楼梯。鸡笼底下铺着油毛毡,我妈爱干净,常刷洗,几乎没什么气味。我小时候每天吃自家的鸡下的蛋,遇上双黄蛋,就觉得一天的运气都会不错。
鸡蛋怎么做都好吃:白煮蛋、茶叶蛋、煎蛋、炒蛋、蒸蛋。有一年妈妈得了肝炎,改由爸爸做饭。他天天做肉糜炖蛋,因为简单,也因为我们一家对此从不厌倦。
最近参加了一回观鸟团,走北疆。地方大,路线长,一天有大半天在赶路,午饭通常找间小饭馆吃新疆拌面。拌面总是两种:过油肉和西辣蛋,后者就是西红柿青椒炒蛋浇头。过油肉虽然好吃,但太油,我吃了一回就换成西辣蛋。和小C说起,那边惊叹,你果然可以天天吃一样的!
有些人能吃重复的食物,有些人不能。后者大约会在旅行中遇到更多的不便。对我来说,无论走到哪里,好在还有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