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才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1945年6月26日,经历二战浩劫的50国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共同签署《联合国宪章》,“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80年来,《联合国宪章》作为现代国际法的基石,构建起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框架,推动着国际社会迈向稳定、繁荣和文明。
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如今,联合国又来到了十字路口,面临三重危机的冲击。
首先是由资金缺口带来的“流动性危机”。2023至2025年间,美国仅累计拖欠会费一项就高达15亿美元,占2025年联合国常规预算的40%。
巨大资金缺口迫使联合国大幅缩减机构规模,减少在维和、人道主义救援救助、开发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疾病防治等领域的投入,数千万脆弱群体受到影响。联合国难民署被迫裁减3500个职位,成本削减30%。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计划裁员五分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今年预算资金缺口高达6亿美元,被迫放弃多个卫生、防疫项目。
其次是联合国体系的功能危机。联合国的运转依赖会员国的支持,但地缘政治的回归、大国协调的缺乏正危及这个庞大多边体系的有效运转。
内部的分裂和对立导致安理会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权威地位急剧下降,刚果(金)、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利比亚、海地等多个国家内部冲突动荡,萨赫勒地区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肆虐不止。一些国家一言不合,动辄粗暴“退群”,包括退出一系列的国际军控、裁军协议,退出气候变化等联合国主持下的一些国际协议,甚至直接退出联合国的一些机构。
最后是联合国及其代表的多边主义危机。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正在国际社会卷起一股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逆流,这股逆流系统性地削弱和破坏了联合国及其代表的多边主义。某些国家对联合国及其《宪章》采取的“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态度,也从根本上动摇着多边体系的根基。
捍卫国际关系基石
在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80周年的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宪章》是国际关系的基石,不能像对待餐馆菜单一样随意取舍。”
在世界动荡不安、大国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维护《联合国宪章》、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多边体系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古特雷斯在2021年时曾严厉警告,“人类正梦游般走向深渊”。当地缘裂痕撕扯世界版图,人类比任何时候更需要那面飘扬的蓝色旗帜——它不仅是主权平等的象征,更是文明底线最后的守护者。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表示,《联合国宪章》的签署和联合国的成立,宣示了国际社会消弭战祸、促进合作的坚定信念,开启了各国共建和平、共谋发展的历史篇章。作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方愿继续同各方一道,重温联合国创立初心,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加强联合国作用,完善全球治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发起的全球发展倡议得到80多个国家响应。项目库已纳入1000多个项目,培训各类人才4万多名。中国为全球180多个国家和组织开展约1.5万期培训项目,覆盖治国理政、农业技术、公共卫生等17个领域,累计培养各类人才50多万名。
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贡献者。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参与2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在马里、南苏丹等冲突地区,中国维和部队以专业精神和牺牲精神,为当地民众带来和平与希望。
中国为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思路。历史终将证明,只有坚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