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星期二
“从0到10”后,为何再提“从10到0” 保持战略敏捷  注重体系构建  提升创新效率  激发创新活力
第2版:要闻 2025-07-08

保持战略敏捷 注重体系构建 提升创新效率 激发创新活力

——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侧记

市委委员徐枫、刘国生、刘昌胜、沈炜、杲云、吴金城(从左至右)发言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昨天,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市委委员们一致表示,为国担当、勇为尖兵,使命无比光荣,责任无比重大。要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四个放在”,坚持“四个面向”,保持战略敏捷,注重体系构建,提升创新效率,激发创新活力,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五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抢占前沿领域科技制高点

市委委员、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于勇表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三大先导产业始终是临港集团园区重点布局的方向。”于勇说,比如,在东方芯港特色园区,推进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在生命蓝湾特色园区,聚焦创新药械、合成生物、精准治疗等细分赛道,形成研发制造一体化布局;在漕河泾园区,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全栈式布局等。他表示,临港集团将继续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能级的创新企业,既保持战略定力,又保持战略敏捷,积极打造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孕育地”和“核爆点”。

市委委员、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表示,这次《意见》是新征程上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体现了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也为我们接下来“怎么做”提出了具体要求。

曹立强说,围绕“模速空间”,徐汇区正紧锣密鼓地推进50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空间扩容、设立青年创业基金、拓展垂类应用等。“比如,我们设立‘徐汇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政府带头投资‘早早期’,带动社会资本,推动建立早期科创生态和青年人才培育体系。又如,针对从‘模速空间’溢出的企业,我们就近导入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实施双免政策,即首年免办公租金、免人才公寓租金,为企业快速成长、留在上海,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市委委员、闵行区委书记陆方舟表示,闵行正在加快布局脑机接口的产业创新集聚区,希望其能够成为区内未来颠覆性技术的一个核爆点。为此,闵行将以国家医学创新中心作为核心承载地,辐射周边1.5平方公里半径的范围,作为打造机构产业集聚区的空间载体。此外,闵行还将发布专项政策包,内含10条高含金量政策,聚力推进产业的崛起,并谋划组建投资矩阵,特别是专注于脑机接口产业的投资基金。

陆方舟说,当下闵行已经成立工作专班,有专门团队负责招商和营商环境打造,希望更快吸引和集聚脑机接口产业企业,力争到2030年,使闵行在脑机接口方面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托举科技人才“圆梦启航”

“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和质量优先的原则,推动梦想导向的自主性研究与贡献导向的有组织研究相结合,从而支撑完成高校应该承担的0到1和1到10的科技创新任务。”市委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认为,“梦想导向”的自主性研究对于突破性科技创新非常重要。

梅兵表示,华东师大就有一些为实现梦想而努力钻研的学者,要给他们足够的理解和爱护,把他们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与交流活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搞研究,这是能否做好研究的关键。

“创业路上‘破茧成蝶’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许多博士生创业者会对此感到困惑焦虑。”市委候补委员、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志强表示,在这一关键节点上,科协将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托举支撑。

韩志强表示,2024年中国科协首次启动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支持对象为学籍关系在境内的全日制高年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为入选者提供组织吸纳、学术兼职和学术资助三方面托举服务,托举期不超过2年。经市科协积极推荐,上海有近300位博士生入选计划,市科协为他们组织开展了涵盖科技前沿趋势、期刊论文写作、科研诚信、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题研修。按照托举服务清单内容,近百人还参加了中国科协“领航计划”联系服务活动,为青年科技人才和博士生注入了思想动能与专业养分。

“与博士生创业者的困惑相对应,一些创投机构对科技创新的规律同样了解有限,而科协就起到了平台作用,收集、对接各方的需求,促进科创项目健康发展。”韩志强表示,下一步科协将写好人才托举的“后半篇文章”,帮助博士生全方位能力提升和成长。

推动科技、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市委委员、虹口区委书记李谦表示,为突破中心城区空间狭小、面积有限的短板,虹口优化科创空间格局,构建“双北联动”的协同发展模式,旨在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增长。南面的“北外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总部集聚、外资企业为主,现在已经形成金融、航运为主的特色格局。北面的“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主要聚集空间信息、生物技术等新产业赛道,以及专业孵化器,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协同供应链融合。

此外,虹口提升、转型一批小散弱园区。区属国资北科创集团,通过自营、股权合作、联盟挂牌,现已将产业园区从原来最多时的46个规整为33个,实现了资源集中优化。同时,在市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属国企与虹口区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助力虹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市委委员、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表示,全会各项任务部署指向明、路径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对于嘉定而言,赢得长远发展,关键在科技创新;应对压力挑战,底气在科技创新;服务全市大局,使命在科技创新。”肖文高说,嘉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在汽车“新四化”以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联影小镇、聚能小镇等蓄势待发,“嘉定科创核”将在2.4平方公里内打造集“策源、服务、转化”功能于一体的科创示范街区。

肖文高表示:“对标市委全会部署要求,我们正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把创新驱动战略、新城发力战略更好地融合起来,把区域科技创新的‘小齿轮’更紧密地挂上科创中心建设的‘大齿轮’,在上海深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走好第一方阵、勇当开路先锋。”

市委委员、普陀区委书记胡广杰表示,此次《意见》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纳入主要任务,为普陀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普陀将继续发挥好科研院所的集聚优势、研发优势和生态优势,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提升科技策源能力。同时,打造离岸创新中心,深化园区共建模式,推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优势互补,着力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杨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