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星期一
让孩子成为生命的小英雄 厨房里的思想家 从中短篇出发 时代需要国家史诗的书写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2025-07-13

厨房里的思想家

◆ 马明博

苦瓜酿、胡辣汤、冰糖炖雪梨、番茄炒蛋……从一道道菜肴、一段段好玩的文字,可以想见,《灶台物语》外的阿福是个有情、有思、有趣的男人。

如果对妻女没有深情,他怎会心甘情愿系上围裙,围着灶台转来转去,兴致勃勃地唱独角戏呢?

如果没有一颗寻找诗意的心,他又怎会把庸常的生活、平淡如水的日子,“烹饪”成一段段有趣的文字呢?

如果没有甄别菜蔬品性的能力、没有细致均匀的刀工、没有颠勺调味的技术,他既无法烹炒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也无法成为“厨房里的思想家”。

厨间忙碌,偶一抬头,于瓶瓶罐罐的缝隙里,阿福发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通往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隐秘路径,他似乎找到了。

端菜上桌,阿福一脸心满意足,他的口头禅是“生活就是这样”。

《灶台物语》记录了阿福的日常生活:一锅热气腾腾的汤、三四道令人垂涎的菜,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饮食上,阿福是有讲究的:汤要简单,味道要鲜美;硬菜要好吃,但不可硬来;三餐主食,是幸福生活的基石;佐餐的小吃,要“别有一番滋味”。古人讲“格物致知”。关于灶台这物,阿福鼓捣出的《灶台物语》,也是他的“灶台悟语”——

洛阳的“不翻汤”,让他醒悟:“过日子是拼接琐碎的日常,有甜言蜜语也有恶语相向,甜言蜜语时尽情翻新花样,恶语相向时最好不翻旧账”。

鱼香肉丝里没有鱼,夫妻肺片里没夫妻,佛跳墙里也没有佛,老婆饼里更没老婆……这些让他明白:“名字往往只是个表象,望文生义容易冒傻气”。

一道“水煮肉片”,也能煮出心声:“厨房里有刀有火还有油锅,地狱里有刀有火也有油锅,厨子难当我不下厨房谁下?”

和面蒸包子,追求好品相,多捏几个褶,竟然捏出一条真理:“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岁月留痕偏在褶上”。

人间烟火,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味道,无非浓淡酸甜苦辣咸。然而,却又滋味各异,不是盐重了,就是油少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对此,智者谆谆提醒:“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谁家的锅底都是黑的。”有人大发感慨:“生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之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的确让人想象不到,会做菜的阿福,竟然自称“傻阿福”。敢这般“自黑”,又哪里是傻呢?有人说,厨房是女人的道场。阿福反其道而行之,典型“大智若愚”。

离心最近的,是胃;能暖胃,必得人心。阿福“格物致知”,也要“修齐治平”。他凭借一手好厨艺,成功“脱单”,抱得美人归,完成了从“修身”到“齐家”的进阶。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虽有好厨艺,阿福却无“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对他来说,从一个人、两个人到三个人,一家三口,灯下相依,夫复何求!

“尽量亲自下厨,避免吃相难看。”听阿福总结厨灶间的心得,我不禁想喊一声:“阿福,上酸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