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7日 星期日
留言板 新小区“桩位荒”  老小区“审批难” 居民开车骑车去倒垃圾?
第8版:第33届夏令热线特别报道/帮侬忙 2025-07-26

新小区“桩位荒” 老小区“审批难”

新能源车主充电焦虑夏日持续升温

新能源车普及浪潮下,“充电难”正成为本报夏令热线的高频投诉。从新建小区的“桩位先天不足”,到老旧小区的“安装层层受阻”,车主们的“续航焦虑”在夏日持续升温,亟待系统性破局。

新建小区的“桩位缺口”尤为刺眼。“我住宝业活力天境小区,去年11月搬进来就发现,整个小区连一个公共充电桩都没有。”业主邱先生一提起充电就犯愁,“白天上班没时间,只能晚上去商场充,排队就得两三个小时,来回折腾太遭罪。”他多次找开发商和物业提建议,想让小区增建公共充电桩,可每次都石沉大海。“之前在嘉定住的老小区,2015年建的,都有30多个公共桩,用着特别方便。”邱先生不解,新小区反倒不如老小区贴心。

对此,小区开发商赵先生解释:“小区去年8月交付,470套房目前住了100多户。最近在卖地下固定车位,已有100多户买了车位,也都装上了充电桩。”他坦言,小区规划时就没考虑公共充电桩,“主要是开发商和物业没法到电力公司开户,业主想装桩,建议先买固定车位。”

“凭啥非要买车位才能装充电桩?”邱先生更困惑了,“小区里还有不少租客,他们的充电需求咋办?”

而老旧小区的“安装梗阻”同样令人头疼。“我在小区租了个地下固定车位,本以为装充电桩顺理成章,没想到处处碰壁。”闵行区浦雪南路366弄的杨先生一肚子委屈。今年6月订了新能源车后,他第一时间咨询物业,得到“可以装”的明确答复,可提交书面申请后,等来的却是连环推脱——先是“居委会没批新车月卡”,接着又说“业委会不同意装充电桩”。

该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王先生坦言,这个2010年前后建成的小区,压根没料到新能源车会井喷式增长。“电力容量、安全管理都是新挑战,我们正协调居委会、业委会开专题会,想办法平衡各方诉求。”杨先生的充电桩,至今还在“等通知”。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当前充电难题源于“供需错配”与“机制滞后”:新建小区规划未跟上新能源车渗透率,旧标准下的“桩位配比”形同虚设;老旧小区则受限于电力容量、业委会意见分歧等壁垒。本报夏令热线数据显示,相关投诉量同比上升10%,其中新建小区“桩位荒”与老旧小区“审批难”占比超五成。

破解新能源车充电难的困局需双向发力:对新建小区,应强制提高公共充电桩配建标准,将“桩位规划”纳入交房验收;对老旧小区,需简化审批流程,推动“电力扩容”与“共享私桩”试点。唯有让充电桩建设速度跟上新能源车普及步伐,才能让绿色出行真正畅行无忧。

本报记者 杨玉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