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周边漫步 广告 探访霍元甲的沪上武林坐标
第16版:新民旅游/广告 2025-08-05

探访霍元甲的沪上武林坐标

扫二维码看视频

霍元甲,爱国武术家。20世纪初,霍元甲在上海写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精武传奇。1910年6月,他在闸北王家宅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1916年,精武体操会迁入倍开尔路73号(今惠民路379弄),同时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如今的四川北路1702弄30号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

一战扬名上海

霍元甲,字俊卿,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现天津西郊)人,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

霍元甲的父亲霍恩第武艺超群,常出入关东为客商保镖,在武林中颇有名望。因幼年体弱,霍元甲被禁止练武,父亲只让他到书房读书。生性刚毅的霍元甲却想暗暗争口气,一直偷偷练习,练就一身高超武艺。到20多岁时,霍元甲“武术高强”的名声已不胫而走,有传他可以悠然自在地用一条特制的榆木大扁担挑三四百斤的柴火,走十公里路从卫南洼到天津卫售卖。

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北四川路52号的亚波罗戏院(今址为四川北路894号的中行大楼)进行举重和健美表演,有人说他“腹上可承铁镫八百斤,能拽自动车倒行”。奥皮音号称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大力士”,并扬言中国人如敢上台角力,管叫有来无回……这些话在报上公开发表出来之后,激起了沪上一些爱国人士的愤慨。后来,陈其美、陈公哲、宋之功等聚在一起,共议邀谁来打败奥皮音。宋之功提起了霍元甲,大家一致赞同,便写快信飞请霍元甲来沪。

1909年3月,霍元甲和他的徒弟刘振声、胞弟霍元庆抵达上海,住在北火车站界路的竹深居。竹深居是爿茶馆店兼客栈,楼上供旅客住宿,楼下卖茶兼有大饼油条之类的点心供应,深受北方客人的欢迎。

安顿下来之后,霍元甲偕宋之功、陈公哲到奥皮音寓所找他比武,双方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张园内搭建的擂台“高四尺、宽广二十尺”。然而这次的较量无疾而终,有说是巡捕房反对,有说是奥皮音找借口要求推迟比武。于是,双方约定于次年春再一比高下。1910年4月,霍元甲与刘振声再次抵沪,准备与奥皮音对战。不过,这场比武还是没有比成。据说是奥皮音知道霍元甲曾打败俄国大力士之后,害怕得提前跑路了。一时间,霍元甲名扬上海。

创立精武体育会

在上海武林同仁的挽留下,霍元甲决定留在上海。1910年6月,霍元甲取《尚书》中“精武”二字,在闸北王家宅(今交通路会问路附近)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会长为霍元甲的知交农劲荪,霍元甲本人则主持武术技击训练,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1910年7月7日正式成立时,第一批会员共73人。

霍元甲原本患有咯血症,到上海之后因辛劳过度而频繁发作,病情渐重。1910年9月,精武体操会创会还不到三个月,霍元甲就病逝于上海新闸路中国红十字会医院,享年42岁。霍元甲逝世后,精武体操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墓穴在上海北郊的一墓地,墓前有一碑,铭刻着八个大字:“大力士霍元甲之墓”。一年后,霍元甲魂归故里,葬入霍家祖坟。

精武体操会1915年迁往倍开尔路73号(惠民路379弄),创会人之一的陈公哲当时捐出倍开尔路地段二亩,价值二千余元。1921年,陈公哲又将倍开尔路约二亩地产及四层大厦建筑,包括家具设备,赠予精武。为此,他的父母徙住于苏州,自己则迁寓于申城“一楼一底之市楼”。

1916年,精武体操会更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十周年之际,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题词“尚武精神”,还应邀撰写《精武本纪》序言。1922年,上海精武体育会在横浜桥福德里(现四川北路1702弄30号)建造精武大会堂,1923年7月竣工,后成为上海精武会的总部所在地。如今,霍元甲的铜像矗立在一楼大厅,其身后是孙文先生亲笔题写的《精武本纪》序言。 文 沈琦华 图 金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