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细则明确。8月12日,财政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明确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哪些贷款能享受贴息?能省多少钱?如何申请?
哪些贷款可享贴息
时间方面,政策实施期限1年,具体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上述期限内,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本贴息政策。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实施方案》明确,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个人消费贷款都能享受贴息。此次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也就是说,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全部可以享受贴息;但单笔5万元以上的,只有5万元的部分可以享受贴息且需要分领域。
例如,消费者王先生贷款3万元用于购买家电,该笔贷款可全部享受贴息;若消费者李女士贷款13万元用于购买家用汽车,只有5万元的部分可享受贴息。
借款人能省多少钱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的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贷款合同利率需要符合相应利率自律约定。
不过,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这意味着,即便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金额再多,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的累计贴息上限就是3000元。如果是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则为1000元。
向谁借贷才可享受
《实施方案》明确,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微众银行、蚂蚁消金等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经办的个人消费贷款均可以享受。具体包括:
一是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三是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包括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实施方案》也鼓励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他经营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扩大政策覆盖面。
借款人该如何操作
对消费者来说,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具体如何申请?需要哪些手续?对此,官方回应称,为最大程度减轻借款人操作负担,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测算、申请、拨付、清算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贷款经办机构和政府部门,力求流程便利、管理精准、执行高效,在确保贴息资金合规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借款人操作。
从借款人角度看,总体仍按照一般贷款流程在经办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同时为有效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信息,借款人需授权经办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发放账户或指定账户交易信息,用于开展贴息资金审核。相关交易信息授权遵循自主自愿原则,如借款人不同意授权经办金融机构查询相关交易信息,相应不享受本贴息政策,不影响借款人正常申请、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及自行全额偿还贷款本息。
本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