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 星期六
人间暂住 书法 最喜书展烟火气 破胆 风过沙 但愿人长久
第13版:夜光杯 2025-08-14

最喜书展烟火气

杨玉成

正在举办的上海书展,把我拉回到多年前第一次参加书展的情景。

这是一个自媒体活跃的年代。无论地铁里、飞机场,还是高铁上,大多数人捧着的是手机,而不是书。见此,我常常想,20世纪80年代,一本好书出来,洛阳纸贵的场面是多么令人回味。印象特别深刻的,比如《五角丛书》。当时,为了快速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又不增加读书人的财力负担,有关方面组织专家编撰出版小册子一样的丛书,只要五角钱,就可以买一本。甫一推出,便受到全国人民热捧,以拥有一套《五角丛书》为荣。为了买到丛书,人们不惜通宵到书店排队,我也多次在寒风中成为其中一员。如今回想,画面感、获得感满满。它证明我曾经是那样追求知识的青年。喜欢读书,一直会去书店逛逛,在墨香中流连。有时,干脆买一杯咖啡,在书店精心布置的空间,闲坐看繁华,那是知识的无声飞扬。

二十多年前,上海要举办书展,宣传声势浩大,高架桥路灯的桅杆上都挂着宣传旗。

多好的活动啊,那就去吧。但对于偌大的书展场地,内心却甚为担心会不会冷清。悠闲地到了门口,忽见进口处人流长长。“这么多人!”心中一惊的同时,脚步自然加快,期待成为书展中的一员。进入展厅,摩肩接踵的读者居然挤得人都不能靠近书架。一直以为只有在网红餐厅才能见到的场景,出现在了书展。书展办得太好了。只见展厅内部,一个个指引标识清晰醒目;一排排书架整齐有序;一类类书籍,明白标注。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为了让读者安心购书,书展里设置了很多公共空间,供大家翻阅、品茗、休闲。这样的场景,让我体会到这不仅是书展,更多的是传递文化的力量,是知识海洋中渗透着的文化的烟火气,读书就应该是我们的日常。于是一本本书,捧在了手中。去年书展,周末下午,我赶到上海展览中心,中心活动区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排着长龙。“夜光杯”文萃新书发布暨“市民读书会”正在举办,叶辛、赵丽宏等名人名家和晚报领导为读者呈上自己的墨宝并交流。我立即跑到队尾,开始了长长的等待,却终因人实在太多,悄悄离开了现场。当时,听到一个小朋友问:“爸爸,我们要排到什么时候?”其实我清楚,排队排的是一种期候,一种情感。

这几年,由于投稿偶然在“夜光杯”发了文章,“夜光杯”便成了我随身之物。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像带着跑步装备一样,带着“夜光杯”美文集:《书里看书 梦里寻梦》《岁月未蹉跎》等。这样携带方便、赏心悦目的读物,既能让我得到知识的滋养,又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因此,每年夜光杯文萃出版,我都会自购十本书,送给亲朋好友一起欣赏。这些书中既有王蒙、冯骥才、王安忆等文化名家的生活与思考,又有着如我等平凡人的朴素人生。看到预告,今年“夜光杯”新书将于8月17日晚7点半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活动区与读者见面,我很期待,这是“夜光杯”与读者、作者的书展之约。

很多人经常花很多时间在推杯换盏中说“人只要开心就好”。确实,人活着开心就好。每个人开心的方式不同,我喜欢的,是书籍里的“世俗气”,是书展中的烟火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