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
捐赠收藏后  张信哲又来上博了 一场跨越百年的“双向奔赴” 双轨交流让宋韵“火”起来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5-09-10

一场跨越百年的“双向奔赴”

舞剧《龟兹》11月在沪首演

“龟兹”这个承载丝路记忆的名字“幻化”成舞剧,将成为2025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头戏,于11月7日至9日在文化广场迎来首演。

“龟兹”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更以其自身发展轨迹,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舞剧《龟兹》,选择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玄奘的“第三眼”,回望在龟兹(今库车)出生的高僧鸠摩罗什一生的传奇。一东一西,一场跨越百年的“双向奔赴”,不仅勾勒出历史脉络,更折射出东西方文明在丝路上的交融。

舞剧《龟兹》由佟睿睿担任总编导,文史学者韩子勇担任编剧。舞剧以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和新疆师范大学的青年舞者为班底,携手国内优秀青年舞蹈艺术家共同出演。“新疆是我的‘精神雪地’——每个生命都有魂牵梦萦的归宿,这里就是我的根。”编剧韩子勇的文字与研究始终扎根新疆,此次创作,他更是将对新疆这片土地的情感、对龟兹文化的思考,融入罗什与玄奘的故事里。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好朋友,著名舞剧编导佟睿睿曾有多部作品登陆艺术节,并长期担任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艺委会导师。她说:“早在舞剧《龟兹》构思完成的时候,制作人李东就和我们商量首演安排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最合适。可以说,大家不谋而合——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秉持国际化、高水准,对艺术性、思想性有一贯坚持,这些都非常吸引我。”

“在进入具体构思前,我们穿越沙漠,翻过雪山,跋涉无人区,置身于更广阔的西域人文地理风貌之中,沉浸在龟兹的热情与静谧、严寒与酷热交替之间,穿过斑驳的石窟壁画和残存的佛寺遗迹,去体会龟兹的独特存在。”佟睿睿的作品常通过舞蹈探寻中华文明的深层脉络,此次担任舞剧《龟兹》总编导,她以当代视角重构历史,通过舞剧这一艺术形式,让沉睡的文明在舞台上焕发新生,实现今人与古人的心灵对话。

饰演耆婆的马依热·艾买提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11岁只身赴京学舞,2002年本有机会留在中国歌剧舞剧院,却因对家乡的热爱,选择回到新疆。“今年我快38岁了,跳《龟兹》不只是表演,更是使命。”她突破自身,通过舞蹈剧场的复合表达赋予古老文化以现代生命力,让耆婆这个角色有了“当代灵魂”:“我想让观众知道,新疆的舞蹈不只有热情奔放,还有深沉的文化厚度。”

饰演阿竭耶莫帝的李淼,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原上海歌舞团演员。她与龟兹的缘分更显奇妙——2022年她曾在上海创作、出演《石迹·龟兹》,如今再续前缘。“阿竭耶莫帝是‘见证者’,见证龟兹的兴衰,也见证罗什的一生。史料记载很少,但这恰恰给了我空间——用身体去补全这段历史的情感。”从“遥望龟兹”到“走进龟兹”,李淼用舞蹈表达了当代舞者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与想象。

在进入舞剧《龟兹》剧组之前,来自新疆的非路热·伊力亚尔对龟兹文化并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对于舞蹈,同样也仅是在新疆舞的范围里。舞剧《龟兹》的到来,为她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自去年起,剧组就邀请来自全国,如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等不同舞蹈领域的优秀老师们对演员进行培训。虽然已经跳了17年舞,但舞剧《龟兹》却让非路热从“零”开始,她说:“这个剧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舞剧《龟兹》是金牌制作人李东制作的第一部舞剧,他坦言被龟兹的多元性打动。“龟兹题材的独特性和具有东西方文化融合多元性的特质,使我有信心借助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全力推动好此剧的文化交流、推广和演出,提升在全国和国际的影响力。”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