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
喜庆双节(剪纸) 记得那时爱过的歌 站在南京路上回眸照相史 爱泼斯坦来电话 “养老学校” “背脊骨上长眼睛”
第7版:夜光杯 2025-10-01

“背脊骨上长眼睛”

曲玉萍

有一次在静安寺,我独自走夜路,对面远远过来了三四位路人,刚下晚班的样子,有说有笑。近了,看到他们探路的盲杖,才发现是视障人士。虽然心理学知识告诉我,视觉缺失的人在黑暗中的联觉非常强大,但我还是忍不住边走边回头,直到目送他们远去。一扭头……哎呦喂!我撞到了人行道上的电线杆!

教设计的陈老师听到这件糗事后,说:“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在特定场景下,出现暂时的身体障碍。”她举了几个例子:非常健康的女性,怀孕后会连弯腰系鞋带都难以完成;耳朵比谁都尖的人,到了嘈杂餐厅或轰隆作响的火车上,听力不比耳背老人好多少;脚意外骨折后,上一级台阶都堪比登天。

“所以我们最需要的,是包容性设计。”陈老师说,“也就是真正的好设计,它适用于所有人,弥补人类天生的不足。”说实话,和大多数人一样,之前我只听说过“无障碍设计”,而且想当然地认为,它的使用者是坐在轮椅上或者失明的人。

“那你总该听过上海话里的‘侬背脊骨上长眼睛啊’,意思是人天生能力有限,管好自己得了,少管别人。而包容性设计,却偏偏和这句话反着来——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盲点,所以去解决别人的困难,就是在造福自己。”经陈老师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每天的生活,竟有那么多地方,受益于包容性设计:

比如我和大家一样,睁开眼就划手机,而手机触摸屏技术,最早是由有手部疾病的工程师为同他一样苦恼、按压键盘困难的人发明的;比如电动牙刷,是牙医伍格博士心疼那些行动不便、有关节炎、中风、神经疼或长期住院的人,让他们不必转动手腕,也能保持口腔卫生。而现在,几乎所有“懒人”都在用;又比如感应门,其实古人早就幻想过它,像《西游记》里的妖精洞府,或是昆仑之巅的“天门开合”,但世界上第一扇真正实用的自动门,是两位门控专家,在大风天看到老人、拄拐杖者以及靠轮椅前行的人,费力推开重型大门,他们便想:“假如门可以自动打开,岂不是人人都能轻松进出了?”

再比如游戏手柄,可能连天天用它打游戏的人也不知道,早期的手柄对肢体障碍者、手小或手指不灵活的人非常不友好,多按键操作要求非常高,很多人玩上一会儿,就觉得自己“笨死了”。终于,在人体工学专家、医疗康复师以及残障玩家的合作研发下,现在的游戏手柄,变成了“只要你想玩,任何人、无论怎样,都可以玩”,手指脚掌头部舌头眼睛甚至脑电波都能操纵——差的设计处处设障,让用的人以为是自己的错;而好的设计让一切变得简单,游戏回归本质,玩的人更自在更自信。

对了,还有无障碍通道,当初为伤残人士设置,如今所有人都在用:推婴儿车的、骑自行车的、拖行李箱的……说到行李箱,那是上世纪70年代,伯纳德·萨多先生看到妇女、老人以及身体不便的人拎着大行李箱寸步难行,才想到把有轮子的木板安到行李箱下面。当他拖来拖去时,遭到很多身强力壮者的嘲笑——可后来,连嘲笑他的人也用上了有轮行李箱!

从电影字幕到语音助手,从防滑地面到尼龙搭扣鞋,从摄像头到可穿戴设备,从感应龙头到自动驾驶汽车……如陈老师所说,真正好的创新,从来不会只为“少数人”服务,它对所有人友好,让我们“背脊骨上长眼睛”,不再羞于缺憾,有信心帮助自己,更有能力共情他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