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浦镇举办第68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
欢乐的腰鼓敲起来,昂扬的台步走起来……昨天下午,浦东周浦镇小上海步行街沸腾了。中学生画糖画、糕点老师傅乡土月饼制作、乡村老艺人芦苇编织、乡村老妈妈搓稻草绳等,沿着牌楼口一字排开。国庆中秋双节喜相逢,步行街上拉满了浓浓的民俗风。
由周浦镇人民政府主办、周浦企业文化促进会承办、泰隆银行周浦支行协办的周浦镇第68届国庆节中秋节“泰隆杯”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正式开启欢乐之旅。
参演节目亮点多多
本届“民展会”的参演节目亮点多多。来自上海市傅雷中学的王建军老师吹奏起萨克斯,《我和我的祖国》《南泥湾》《浏阳河》等曲目深情而悠扬动听,奏响了活动开场曲。
非遗青竹独奏表演者邱魏,在部队服役期间曾多次参加军乐队演出,退役后来到周浦镇工作。除参加公司的文化活动外,他积极带教周浦镇及惠南镇的学生。他这次竹笛吹奏的曲目是《牧民新歌》,是中国竹笛十大名曲之一,音乐清澈而悠远,醇厚而有韵味,引来路人驻足聆听。
60多岁的吴金玉师傅正在展台上手工制作鲜肉月饼。他动作娴熟,一两分钟就能制作一个月饼。他用料讲究,用现熬的猪油、采用当天早上买的上等五花肉制作馅料。做好的月饼即刻放进桌上的烤箱里烘焙,半小时后,一屉屉香气袭人的月饼就出炉了。吴师傅是本镇百年老店三阳泰的老职工,退休后每逢中秋佳节上街现做现卖鲜肉月饼,游客常常排起长队争相品尝。三阳泰糕点已被列为非遗传承项目。
织土布、穿土布,在浦东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余爱琴、朱凤英、张坚、顾利华、高秀婷在牌楼前的平台上,走起台步来如专业模特走秀有模有样。有位叫康卫玲的年轻女士也加入了土布走秀的行列。随后,她们和着欢乐的舞曲,跳起了现代的恰恰和伦巴舞——民俗和现代相融,土布服装更显亮丽风采。
非遗糖画也悄然走向中学生的世界。上海周浦实验学校于2016年2月成立了糖画社团。一边的展台上插满了刚完成的糖画,有跳跃的金鱼、展翅欲飞的蝴蝶等。学生们正在刘燕林老师的指导下,在展台前画糖画。4名学生分成两人一组,一人负责熬制糖浆,另一人则举着不锈钢勺,专心致志地用糖浆在光洁的石板上绘制出一幅幅晶莹剔透的糖画。该糖画社团还自主研发了“健康低糖糖画”配方比例,自创了“彩色糖画”“立体糖画”。
芦苇编织也是浦东的非遗项目。周浦镇沈西村的施华鑫是一名芦苇编织能手,他会用芦叶精心编织出蚂蚱、蝴蝶、金蛇、玫瑰花等动植物。老施还把芦苇编织技艺传授给妻子,夫妻双双编蚂蚱成为佳话。刚走完台步的顾利华,又坐在小木凳上麻利地用稻草搓着稻草绳,搓得像麻花一样紧致又好看。她说,旧时农忙时,收割稻谷必用这稻草绳,是老祖宗留下的一种文化,更是一种难忘的乡村记忆。
打造节庆文化品牌
20年前,周浦小上海旅游文化城和小上海步行街先后建成开街。2005年春节第一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在这里诞生。20年来,这里已举办了68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每逢春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节日,周浦镇乃至浦东新区的许多非遗文化项目都在这里展演,弘扬传承了优秀民俗文化,也把周浦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培育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节庆文化品牌。
周浦镇副镇长周俊表示,小上海步行街是周浦镇的标志性区域,承载着浓厚的商业氛围和文化底蕴。在这里举办民俗活动,旨在让消费者在周浦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买得放心,营造节日欢乐的购物环境。
通讯员 陈军贤 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