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悠扬的评弹旋律伴着孩童的吟唱在百年弄堂今潮8弄里缓缓流淌。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原创的“问月·九歌”多媒体融合评弹新唱在此首演,与2025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的绚烂光影交相辉映,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穿越古今的海派中秋盛宴。
这次首演,户外弄堂与室内舞台双场联动是亮点。弄堂快闪表演,由青年评弹艺术家与十余位中外“小民星”联袂登台,在钢琴伴奏的《声声慢》中,吴侬软语与西洋乐器碰撞出奇妙火花;沪语节目《弄堂游戏》,小演员的肢体表演勾起观众集体记忆。这些“小民星”多来自上海市戏曲学校或“海派艺术传习营”,不少人是首次登上实景弄堂舞台。
室内荟点舞台上的“问月·九歌”更显匠心。整场演出以“问月”为主线,将评弹与多元艺术融合:钢琴二胡合奏西方名曲《月光》,演员与歌者共唱流行乐曲《若月亮还没来》,评弹与合唱诠释《静夜思》诗意,最终以《花好月圆》收尾,构建出古今交织的艺术奇境。
夜幕降临,光影为百年弄堂披上梦幻外衣。上海文学馆巴金图书馆前,“洞见220·敦煌奇境嘉年华”超现实建筑光影秀惊艳亮相,“丝路光影”以科技手段还原敦煌第220窟壁画元素,“乐舞妙音”用舞蹈与光影交织重现壁画灵动之美。街区另一侧,“华灯共庆”海派中秋灯会的大型灯光装置点亮夜空。“兔子灯爷叔”李建国铺前人头攒动,打卡赢取、消费赠送的宫灯和兔子灯,成了游客手中的“拍照神器”。更有市民因脱口秀、艺人演出驻足,意外被弄堂活动圈粉,“双向种草”。
从评弹新唱的跨界创新,到光影艺术的古今对话,今潮8弄以“白天逛集观演、入夜赏灯看戏”的多元体验,让百年弄堂在双节假期焕发新生,也为海派文化传承写下浓浓一笔。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