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第76版:一起幸福 2020-10-19

中国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整理|黄 祺 制图 | 刘绮黎

近代以来的中国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时,国家一穷二白,人民生活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1978 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仍有7.7 亿人,贫困发生率97.5%,而到了2019 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仅剩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农村贫困人口从绝大多数成为极少数。我国累计减贫7 亿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奇迹,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每年减贫

1000万人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十三五” 期间,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给力,措施更精准。

到2020 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我们将创造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

脱贫攻坚关键词

" 两不愁三保障"

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 精准扶贫"

2013 年1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的重要指示。

脱贫攻坚这五年

——这是攻坚力度不断加大的五年。

主攻深度贫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突出短板。五年间,“五级书记” 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一抓到底;一批批扶贫干部进村入户,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幅超过20%,一项项超常规政策举措解决老大难问题。2015 年到2019 年,我国每年减贫1100 万人以上,一举改变了以往脱贫新标准实施后减贫人数逐年递减的趋势。

——这是脱贫质量不断提升的五年。

“十三五” 期间,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保障” 突出问题总体解决。统计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0% 以上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2/3 以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2015 年到2019 年,全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2%。

——这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大的五年。

“十三五” 期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村村建起卫生室,10.8 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部完成,960 多万贫困人口“忧居” 变安居。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普遍解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