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谦
音乐制作人
MusicProducer
游走于两岸音乐界
在许多书本、画册上可以看到他的自画像,像是一种对时光无情深刻地对视。
肖像画一直有着在绘画以外的存在意义,在照相技术未被发明前,艺术家透过一个人的容颜描述,留下的不只是人的面貌也留下了时间,和留下了存在的曾经。然而,对艺术收藏者来说,除非画中人物与自己有着某些关系与意义,否则收藏肖像画在个人收藏上总比较少。而在肖像画中,艺术家的自画像有着更多层面阅读与咀嚼空间,对于喜欢美术的人来说如我,一直对艺术家的自画像充满着阅读的兴趣。
许多美术馆以拥有某些重要艺术大师的自画像当作重点馆藏;因此我在世界各大美术馆,看了不少艺术家的自画像,有些艺术家甚至把自画像当作自己创作一个很重要的系统去进行,最有名的应该是伦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了,几乎画过自己的大半生,把自己从俊美少年画到沧桑衰老都真实记录下来;在许多美术馆以及书本、画册上可以看到他的自画像,像是一种对时光无情深刻地对视。另一位艺术家梵高,他在中年有了巨大的转变,直到生命最终结束前画了许多自画像,似乎对于自己的人生悲剧,透过自画像有种对抗与挣扎之意。另外我非常喜欢的以色列籍艺术家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他的晚年也常常对着镜子画着自己,却不自怜地看着镜中自己的苍老过程,一手在画布上挥舞记录着;与其说他是一位艺术家,我更相信他是一位哲学家,带着诗意从容的气质。
在我的收藏中,仅有一幅艺术家的自画像,他是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凡迪(Affendi),如果关注东南亚艺术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位以手指沾颜料,在有限选择的油画颜料,快速地挥舞着手指完成他的创作,充满着个人风格的艺术家。他与其他印度尼西亚艺术家带着强烈的政治批判与社会批判不同,他的绘画似乎少了些火气,更多是他对于自然关注与生命的观察,诚实对应他崇尚自然而产生的不羁之感,晚年时他也开始了自我观察描述。
他的自画像一直是亚洲收藏家争相争取的,我幸运地收藏了一幅较小尺幅的自画像。自画像中他对于自己的老去,有了顺势而为的包容,隐藏在乱笔中的眼神,稀疏头发和混乱的胡子,庄严地拿着烟斗或是尽兴地啃着一片红肉西瓜。自画像视觉表达一个人的骚动,通过这件作品的调色板显示,粗犷的绿色不时渗透着黑色的虚空,然而在这黑暗中,阿凡迪保留着灵魂的活力,橙色、黄色和红色的漩涡挑战着调色板其他部分的黑暗。他在老去时开始面对更本质性的问题;肉身的苍老与心灵却仍澎湃的不对称,那种带点愤怒般的孤独。记得读过一篇阿凡迪晚年自画像的评论,他是这么形容的:当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我想在收藏上有许多的阅读,更多是读到别人在面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结果。透过艺术家、音乐家或文学家的作品,我们在阅读里得以对照到一些相对应的思考;我收藏阿凡迪的自画像也是如此,他并非赏心悦目,却打开了我将面对年老这件事情时有着狂妄自大与谦逊并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