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个人和一个海岛
第74版:专栏/南辕北辙 2024-03-18

一个人和一个海岛

恺蒂

恺蒂

专栏作家

Columnist

英伦新居民

在兰萨罗特,三毛只是一位匆匆过客,这个海岛,是属于一位西班牙艺术家的。

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青年来说,加纳利群岛是三毛笔下的一个浪漫的地名。记得高中三年级时开始读她,顷刻为之痴迷,到大学时依然喜欢。那些从西属撒哈拉到大西洋加纳利群岛的传奇故事,那位“到天涯”“到海角”的长发披肩的独立我行的女子。高三时,打算写一本关于三毛的剧本,而且还和同寝室的好友天音约定,一定由她主演。90年代初来伦敦,海运一批书籍,当然少不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等,仿佛这些文字,可以成为自己“去远方”的精神支柱。后来几次搬家,年龄渐长,阅历渐丰,三毛的文字也渐行渐远,于是,就把那几本书送给了中文图书馆,觉得它们在那里会更有用处。

三毛笔下的西撒哈拉在1976年西班牙撤离之后,战事不断,至今仍然是有争议地区,有些国家承认它属于摩洛哥,有些国家则承认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的存在。而她离开西撒后搬往的加纳利群岛,虽然与西北非洲隔海相望,但属于西班牙的两个行省,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是欧洲人寻求冬日阳光的后花园。从伦敦一路南飞,四个多小时就能到达。这次有机会,我们也做了次简易的旅行,去了加纳利群岛之一的兰萨罗特。

选择去此岛,是因为那里的火山地貌,几个月前在西西里岛还没有看够火山。国内的好友看到我朋友圈里的照片,留言问会去三毛故居么。我这才记起加纳利群岛和三毛的关系,赶紧上网搜,原来三毛居住的是大加纳利岛,兰萨罗特和她没有关系。但三毛确实写过《逍遥七岛游》,从网上找到,二十多年来,第一次重读三毛的作品:“这是一片黑色低矮平滑的火山沙砾造成的乐园,大地温柔的起伏着,放眼望去,但见黑色和铜锈红色……”

在大加纳利岛,确实有三毛故居和足迹可供热心游客追寻,但在兰萨罗特,三毛只是一位匆匆过客,这个海岛,是属于一位西班牙艺术家的,是他成就了这个小岛独特的旅游业。这里的小镇广场里有他的雕塑,这里的飞机场以他命名,他就是塞萨尔·曼里克(César Manrique)。

曼里克出生在1919年,少年时离开兰萨罗特前往马德里求学,之后去纽约等地创作展览。1966年,功成名就的他返回兰萨罗特,起先只是想建立一个艺术村。他儿时的好友Pepín Ramírez,此时已经成为小岛总统,为他敞开绿灯。当时加纳利群岛的旅游业正在兴起,其他岛上纷纷建造高楼酒店。曼里克明白旅游业将是海岛的生命线,但他更意识到兰萨罗特独特的景观和风貌更为重要。他对此地的规划法规影响重大,至今岛上仍然禁止修建高层酒店,在禁令之前建成的高层建筑,要重新用传统色彩进行装饰,来保护视觉色调的统一及和谐美感。人们称兰萨罗特为艺术之岛,他的故居住宅,他设计的曼里克基金会、蒂曼法亚国家公园游客中心、仙人掌花园等等都是游客们的必去之处。

兰萨罗特有三百多个火山口,其中的活火山蒂曼法亚,上次的大喷发是1730年,连续两千多天。这里凝固了的火山熔岩,蔓延无际、漆黑狰狞。兰萨罗特岛主色调是蓝色、白色、黑色和铜色。蓝色的大海,白色的建筑,黑色火山石砌成的围墙,花园的仙人掌边有成堆的黑石块,车道人行道以及公路交汇处的大转盘,都是铺着黑色的碎石。这里的山是各种深浅的铜色,或偏红,或偏褐,山上一片荒凉,没有树木,平地上偶有葡萄园,每株葡萄藤都是在半圆形的黑色防风石墙的呵护下成长。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