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加勒比今日格局之形成
第32版:封面报道 2024-06-03

加勒比今日格局之形成

刘朝晖

2024年1月9日,古巴纪念菲德尔·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抵达首都65周年。这是1月8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拍摄的少先队员向游行车队致敬。

2023年5月15日,古巴特立尼达镇,一名男子在马车上等待游客。

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500多年间加勒比地区几经翻覆,交织着欧洲殖民者的争夺和当地人民反剥削压迫的反抗和独立斗争,并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国家和地区格局。

记者|刘朝晖

古巴对中国公民实施不超过90天免签政策和中国与古巴恢复直航,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的关注,同时也让不少人对于古巴所处的加勒比地区的兴趣浓厚起来。

一提起加勒比,很多人首先就会想起好莱坞大片《加勒比海盗》中的杰克船长、黑珍珠号,还有古巴和卡斯特罗,以及如今以明媚的阳光和湛蓝的海水闻名的众多度假胜地……实际上,加勒比海盗只是加勒比地区波澜壮阔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来,500多年间加勒比地区几经翻覆,交织着欧洲殖民者的争夺和当地人民反剥削压迫的反抗和独立斗争,并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国家和地区格局。

欧洲国家的殖民乐土

加勒比地区泛指围绕着加勒比海的众多国家和地区,今日的加勒比区域有22个岛屿国家或领地,滨临12个大陆国家。加勒比海是位于西半球热带大西洋的一片海域,它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是一连串从墨西哥湾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的岛屿(西印度群岛),包括北部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波多黎各和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其南部是南美洲北部的几个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其西部是中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包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伯利兹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

长期以来,加勒比对于欧亚大陆文明来说都是一片完全未知的海域,直到1492年哥伦布在试图发现亚洲航路的过程中驶入这一海区。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登陆圣萨尔瓦多岛并宣称了西班牙在此处的权益。第二年,西班牙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

加勒比的群岛当时也被称为西印度群岛,西班牙语名称“安的列斯”便被用来称呼这些岛屿,而由此“安的列斯海”便成为了一些欧洲语言中加勒比海的替代名称。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内,西班牙在这里掌握着绝对的霸权。

在探索、发现和掠夺加勒比群岛的过程中,西班牙首先占得先机,建立定居点,搜刮和掠夺当地的黄金,开采银矿。后来,英国、法国、荷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也不甘落后,相继加入加勒比地区的抢占与争夺行列,开启了掠夺、殖民美洲的扩张之路。

1623年,英国人占领了原住民为加勒比人的圣克里斯多福岛,并将其简称为基茨岛,建立起加勒比海地区第一个殖民地,并以其作跳板,继续扩张殖民版图。1655年,英国人占领了牙买加,这样,英国人就在加勒比海地区确立起自己的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在拿下牙买加与巴哈马群岛的同时,英国还在加勒比海顺带拿下了一个小型群岛——开曼群岛。

这样的殖民地遍布加勒比地区,从西北部的巴哈马群岛到东南方向的多巴哥岛。由此,加勒比海成为了欧洲海运和海上贸易的要地,也最终引来了海盗,尤以英国和法国的海盗为甚。海盗们不仅劫掠和蚕食西班牙在加勒比的领地,还有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同时互相之间的争斗也甚嚣尘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向《新民周刊》记者指出,当时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海盗的背后,其实是各国政府。政府实际是靠海盗出面来争夺在加勒比的殖民地。

17世纪下半叶,西欧殖民国家完成了对安的列斯群岛的瓜分,加勒比地区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根据1670年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西班牙完全放弃牙买加,法国正式取得圣多明各岛的一部分即今海地。列强在加勒比地区的势力范围相对稳定之后,曾经共同出兵铲除海盗活动。

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国先后占领了牙买加、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伯利兹、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和圣文森特等。法国也在17世纪占领了马提尼克和瓜德罗普。荷兰则占领了苏里南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某些岛屿。1898年西班牙和美国发生战争,美国趁机占领了波多黎各;1917年美国又用2500万美元从丹麦手里买下维尔京群岛。至此,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已被帝国主义重新瓜分完毕。

一部黑奴的血泪史

对于欧洲人而言,加勒比是连接亚洲、非洲和南北美洲的交通枢纽,也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十字路口,北上可以进入墨西哥和佛罗里达等北美大陆,南下可以进入秘鲁和智利等南美地区。西班牙人皮萨罗就是穿越加勒比群岛的巴拿马地峡,南下进入秘鲁的,最终导致印加帝国灭亡,秘鲁和智利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长期专注研究加勒比历史的剑桥大学学者卡丽·吉布森曾著有《帝国的十字路口:从哥伦布到今天的加勒比史》一书,用了相当篇幅来叙述罪恶的黑奴贸易是如何塑造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形态。

在西班牙人控制加勒比及美洲其他一些地区后,当时已经出现了对殖民屠戮和掠夺暴行的抗议,而西班牙王室对此也作出了回应,但贵金属输出显露出的巨大商业收益,让所有道德和政治规训都不得不为此让路。

在政治动荡、宗教纠纷、战争、海盗掠夺的伴随下,欧洲人不断发掘包括加勒比在内的拉丁美洲的经济潜力。烟草从加勒比输出到英格兰,然后到了全世界。烟草之后,加勒比等拉美地区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以向欧亚大陆输出利润惊人的蔗糖。

“加勒比”一词来源于加勒比人,在15世纪末欧洲人来到这一地区时,加勒比人是此时主要的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种群之一。由于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时,带来的疟疾和性病等疫病造成了美洲土著人口的大量死亡,所以劳动力短缺促使殖民者设计出一个丧心病狂的填补劳动力的方案,那就是从非洲大陆劫掠黑人奴隶,然后充实加勒比的种植园。

在殖民时期,西班牙主要是将黑奴引入加勒比海地区,以缓解当地劳动力的短缺。来自非洲的黑人被强行劫持,并作为奴隶卖给了主人,他们的主人确实将其视为财产。

1502年,加勒比群岛的第一批奴隶被带到了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古巴,仅仅20年之后,黑人贸易就已经制度化。1655年,英国人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牙买加之后,便开始在此地建了大规模的蔗糖种植场,并由此给英国带来滚滚财源,同时,牙买加也成为英国的黑人奴隶贸易市场之一。海盗们在疯狂抢掠财富的同时,也疯狂地抓捕俘虏,然后在这里的奴隶市场上转手出卖。

欧洲多国殖民和大量黑奴被贩卖奴役的历史背景,也形成了如今的加勒比海国家和地区多语言的文化和以非洲裔黑人为主的人口构成。加勒比文化千差万别,它是建立在异族身份、非洲土著人、定居者(主要是欧洲人)和奴隶的异质身份基础上的。

徐世澄介绍,加勒比地区的黑人和黑白混血基本都是非洲黑奴的后裔,其他也有少量在18世纪末19世纪通过劳工方式输入的华人、印度人和印尼人的后裔。居民信奉天主教、新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语言除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牙买加、伯利兹、巴巴多斯、格林纳达和一些英属殖民地使用英语,海地和法属殖民地使用法语,苏里南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使用荷兰语外,其余都使用西班牙语。

独立自主发展任重道远

长期以来,帝国主义把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作为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输出资本的乐园和向外扩张的军事基地。这个地区的人民在殖民主义和种植园主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他们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从未间断。

加勒比地区有记录的第一次起义是在1522年,整个加勒比地区都反复发生了黑人奴隶的不同起义。1791年海地人民在民族英雄杜桑·卢维杜尔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反法起义,经过1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独立。古巴人民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次独立战争,长达15年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加勒比地区只有海地、古巴和多米尼加共和国这三个独立国家。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加勒比地区人民争取独立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为巩固其统治,也采用了把殖民地组成联邦的方式。1958年英国将加勒比地区的十多个殖民地组成西印度联邦,就是企图把比较发达的和落后的殖民地联合在一起,使它们互相牵制,借以削弱民族解放运动,延缓独立的进程。但是,这种缺乏政治经济联系的联邦实际上便有点貌合神离。再加上美国不愿看到在这里出现联邦制,又利用西印度联邦中的一些资产阶级扩大同美国经济联系的要求从中作梗,成立四年的西印度联邦乃于1962年2月9日被迫解散。

西印度联邦的解体,促进了加勒比地区争取独立斗争的发展,各殖民地人民纷纷起来要求摆脱宗主国的统治。战后60年代以来,加勒比地区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从1962年至1981年的20年中,加勒比地区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巴巴多斯、多米尼加联邦、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安提瓜和巴布达等12个殖民地获得独立。

尽管纷纷独立,但种植园经济以及贸易通路受制于欧美大国的现实,将使得加勒比的岛屿国家即便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也无法摆脱受到操控,尤其是美国影响的命运。

在加勒比岛屿的奴隶制被废除以后,欧洲殖民者的控制和影响力渐渐被清除出这片地区,但1898年的美西战争又让美国大规模地介入了加勒比政治。20世纪之中,美国频频间接以代理人甚至直接军事干预的方式,来确保整个加勒比作为美国的后院,处于美国掌控。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79年入侵格林纳达、1989年入侵巴拿马等事件,都是美国在这个“后院”掌握控制权的体现。不少加勒比国家在美国的掌控中,也成为谋杀、毒品销售等犯罪行为的“天堂”。

在此背景下,加勒比国家将经济自主、社会公正、政治民主作为“第二次独立”的追求目标,但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经贸合作逐年增长。2021年中国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双边贸易额创新高,突破4500亿美元。2021年12月,在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成立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

中国和加勒比国家已经举行过三届中国加勒比经贸合作论坛,今年的9月要在海南举行第四届论坛。徐世澄认为,加勒比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新的重点。

古巴导弹危机

冷战期间,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对准了苏联,而苏联为了扳回战略劣势,1962年开始秘密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以货轮往来运输。在古巴部署的导弹,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20或30倍的核弹头。

美国当然不能容忍苏联将导弹部署在“自家后院”,1962年10月派出了庞大舰队,还集结了战后以来最庞大的登陆部队,摆出了一副不惜鱼死网破的强硬立场和对古巴采取行动的架势。在美国的封锁和威吓下,经过13天的对峙后,最终苏联低头,从古巴撤走了核导弹。

这是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