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不同时代的当红文科
第20版:封面报道 2025-04-07

不同时代的当红文科

吴雪/刘绮黎

整理 | 吴 雪 制图 | 刘绮黎

前段时间,张雪峰的一句“文科就是服务业”激起了很多人对文科处境的讨论,“文科有什么用” 一直处在争议与讨论之中。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阶段都有C位文科引领时代潮流。

汉语言文学

——作家成为社会偶像

1977年,高考正式恢复,文学创作与批评空前活跃,比如“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掀起全民文学热,文学期刊如《收获》《人民文学》发行量破百万,作家如王蒙、刘心武等成为社会偶像。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招生规模扩大,成为文科生首选专业之一。

就业方向:

中学语文教师、高校文学研究者;文化馆、文联、作协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社编辑、图书策划、宣传部门、作家

文秘专业

——大企业催生新岗位

改革开放初期,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企业对行政管理和文秘人才的需求激增。中专、大专及职业院校普遍开设文秘专业,成为热门选择之一,尤其是女性学生。到了21世纪初,民营企业崛起,政府机构扩编,对文秘、行政岗位需求持续旺盛。

就业方向:

办公室文员、行政秘书、档案管理、总经理助理

外语专业

——中外交往频繁

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频繁,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特别是英语专业,适配岗位多,欧美外企收入相对高,因此备受追捧。除了英语,小语种专业也相当受欢迎,“物以稀为贵”,小语种专业毕业生人数少,就业比较有保障。

就业方向:

外企文员、翻译、教师、导游、贸易

广告专业

——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广告为王”

1994年,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出现“标王”现象,引发企业疯狂投入。奥美、电通等4A公司进驻中国,带来专业广告理念。2010年到2018年,掀起互联网广告与数字营销浪潮。BAT垄断流量入口,信息流广告、搜索引擎优化(SEO)成为新战场。电商、社交媒体催生精准营销需求。

就业方向:

广告公司、影视广告导演、品牌管理、社交媒体运营、广告算法工程师等

法律专业

——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节目热播

1999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依法治国”方针,法律职业地位显著提升。2002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实施,律师、法官、检察官职业规范化。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互联网金融、数据安全、反垄断等领域催生新型法律服务。

就业方向:

律师、法官、检察官、企业法律顾问、专利代理人等

新闻专业

——新闻记者被视为“无冕之王”

上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

报纸、广播、电视民生和舆论监督类节目受到观众欢迎,比如“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央视《东方时空》。卫星通信技术应用,更推动新闻时效性提升。高校新闻系(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为文科热门,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

2003年之后:互联网媒体爆发期

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等)开设新闻频道,博客、论坛(如天涯社区)成为舆论新阵地。北京奥运会、汶川地震等事件催生全天候新闻报道需求,全媒体记者岗位增加。国家推动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新闻机构进入融媒体时代。

就业方向:

记者、编辑、评论员、播音主持、编导、摄像、网站编辑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