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耿
基普乔格将马拉松成绩提高到2小时以内,是挑战人类肉体极限的一次标志性突破。
这次陪伴人类跑进极限门槛的是一双高科技跑鞋。不日,肯尼亚跑者考斯盖穿着同系列跑鞋,在芝加哥马拉松赛上将尘封了16年之久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提高了81秒。
这款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跑鞋立即引发争议,多位马拉松选手联合向国际田联和运动诚信组织投诉,称该系列跑鞋让马拉松失去了公平竞争。
当下对超级跑鞋的争议,让人想起了当年的“鲨鱼皮”泳衣。当年,这款快速泳衣模拟鲨鱼皮肤设计,用覆盖全身的紧致盾鳞材料,让世界纪录成为易碎品。
在2009年游泳世锦赛诞生43项世界纪录后,国际泳联宣布从2010年起所有泳衣材料都必须回归传统的纺织物,且不得覆盖四肢。
超级跑鞋是否也将面临着被禁的命运,目前尚不得知。但随着体育竞技中科技应用更广泛、科技含量更高,对科技的异物感将会逐渐降低,乃至消除。
肉体在科技的加持下夺冠,不是新鲜例子。比如“传统运动”F1,车子重要还是车手重要,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迄今无解。但能达成共识:是科技、体育、团队协作完美结合的结果。
基普乔格“破2”更是一场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杰作。这次挑战围绕基普乔格组建了一个包括运动生理、材料、工程、生物力学、地理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的科研专家团队。例如,赛道路线和起跑时间的确定,就是团队在研究了温度、湿度、气压等多个气象条件,计算出对基普乔格最有利的组合后的最优选择;再如,基普乔格全程由一辆设定配速的电动车引导,在陪跑运动员围绕下跑在中间,而陪跑员排成的V形“破风”阵型,也是经过精心研究、设计和试验后,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阻的形态出现。
各方面的条件都被调到了最佳,但跑者本身并没有作弊,如果所有运动员都在同等的条件下竞技,也很公平。越是在毫厘之间的较量,对竞技条件的要求就更加精微,就越需要科技参与,从这个意义上,体育的尽头是科学。
如果追求纯肉体的公平,那就只能返回希腊原点,赤裸裸地上阵,屏蔽科技,来一场纯肉体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