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大乐透 第20009期 崇明购彩者拿下百万头奖 力擒大乐透1005万大奖 体彩“耗”令迎新春 炮竹声声庆丰年 上海小学一周上四节体育课
第A15版:校园体育 2020-01-22
体育课改到2020年底逐步推广——

上海小学一周上四节体育课

体育课将越来越重要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陈嘉明

上海小学一到三年级将落实四节体育课,有条件的学校在2020年底前,覆盖至四到五年级。上海市教委等六部门昨天联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工作管理办法》(后文中统称为《管理办法》),自2020年2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上调中考体育分:引导学校重视体育

岁末年初,云南省首吃“螃蟹”,将中考体育上调至100分,其提高体育课地位的用意明显,就是要引导学校、家庭和孩子重视体育。

身体素质是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重视体育,对孩子健康全面成长极具意义。云南的做法,并非矫枉过正,而是让体育回归“主位”。当我们在为体育课“麻雀变凤凰”点赞叫好的同时,也需防止两种“过犹不及”。

谨防过度“应试化”。近年来,中考体测中,拉关系走后门、搞突击走过场、弄虚作假、冒名替考时有发生,甚至还有考生使用兴奋剂事件。这些乱象使体育考试陷入了非正常“应激状态”,是体育过度“应试化”所致。“分分分,学生的命根”。随着体育分值增加,学校与家长重视程度毫无疑问会提升,但也很有可能会把劲用在“挣分”上,而非发展体育兴趣与体育技能上。

谨防“减负”变“增负”。云南省新政出台不久,已有家长在打听“哪有培训班”,要给孩子报名“补体育”。鼓励孩子多锻炼,如以兴趣为导向,本是减负之举。但现实往往是,面对考重点高中的“考试指挥棒”,基本是“考什么,补什么”,家长想的是如何通过“加码”“加练”多拿分,而罔顾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重视体育教育、提高体育课地位本是好事,应大力提倡,但需要端正体育教育宗旨,立足“健康第一”的出发点,站稳“让自觉锻炼成为孩子生活习惯”的落脚点,把分数细化到平时体测、体育课出勤率、一小时锻炼和体育技能的掌握中。只有科学合理考核,才能真正体现这项改革的应有之义。

体育100分能否严格把关,需要教育系统从重视体育课作用、提升体育课质量、增强体育师资、优化考核机制、堵住人为操作漏洞等方面着力。

同样,上好体育课也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长要做好强身健体表率,放下电子产品,多陪孩子锻炼;政府和教育系统也要解决好场地、安全、配套措施等问题,为高质量体育课做好保障。

可以预见,提高中考体育分将成趋势,而体育100分该如何科学推进,值得期待。

《管理办法》提出,上海市各中小学要不断丰富开设的体育运动和艺术项目类型,不断强化体育艺术特色并努力形成“一校多品”,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0年底前,每所小学和初中开设七种以上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四种以上的艺术活动项目,高中分别开设八种和五种以上,青少年学生的年运动时间不少于365小时(其中,高中阶段在体育专项上不少于180小时)。

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均衡有序发展,《管理办法》对体育艺术项目加强统筹布局,推进各区分别形成以部分重点项目为主,若干推进项目为辅的学校体育艺术项目布局结构。

其中,各区布局的体育重点项目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及武术,艺术重点项目包括中西器乐(含管乐、弦乐)、合唱、舞蹈、戏剧(含戏曲、朗诵)及书画(含篆刻、设计)。

遵循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各项目原则上由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阶段学校与至少2-3所初中和4-6所小学共同承担,组成一个基本的“一条龙”布局单位,在课程、师资、场地、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高品质、系统性供给,促进实现各学段间培养的有序衔接。

为进一步强化高中阶段学校体育艺术特色,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在保持历年政策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高中阶段培养机制,自2022年起,各“一条龙”高中阶段学校对按照择优原则通过专业测试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优秀体育艺术学生按计划足额录取。为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特别优秀的体育学生选拔、引进和培养机制。

《管理办法》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多种措施,营造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活动的兴趣。“一条龙”初中和小学可建立跨校联合培养机制,推动体育艺术师资、训练场地等资源共享,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摘自《新民晚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