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导视 只有一个莫雷诺 小德的2020年 先无“技”还是先无“胆” 又到昆明又见海埂 英超打烊
第A02版:专栏 2020-09-11

先无“技”还是先无“胆”

刘耿

刘耿

足协官网发布《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大纲(征求意见稿)》(后简称《大纲》),《大纲》中对于中国球员能力现状做出了总结评价:

“中国球员优势在于无对抗或弱对抗下运用技术的熟练性高,身体柔韧性好等;劣势在于对抗情况下技术运用合理性差,意志品质较差,遇到不利局面时容易放弃等几个方面。”

“无对抗下运用技术的熟练性高”,这么自带传播力的金句,不红都难,当然,是招讽的那种“红”。大家开始模仿造句,比如“无对抗下我武林至尊”。

然而,我却不这么看。在网友与专家的智商拉锯战中,我常常是站在专家这边的,因为专家的描述和解释其实是更准确、更客观的,只是往往让网友从“常识”或道义上接受不了。

这次,我仍认为“无对抗下运用技术的熟练性高”的结论很准确。让我们看到心理因素是中国足球很大的一个症结,同时,也起到了鼓劲作用,让人觉得迎头赶上的条件是存在的。但这个结论的缺陷也非常大。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了“场景”。

现在,谈论任何商业模式言必称“场景”,互联网能力、技术能力等只有与场景相结合,才能变现。对抗是足球运动最大的场景,离开对抗的足球能力无意义。而且,不能将场景理解为被动的背景,与场景的互动本身就是能力,比如,在复盘时很明白球该往哪踢,与在比赛中当场的急智,不是一种能力,职业球员需要的是后一种能力。

再者,心理建设与能力建设其实是同一个过程,所谓“技高人胆大”,而不是“胆大人技高”,在绝对力量的加持下,石块也能飞翔,与石头害怕不害怕无关。而从《大纲》的结论推演开,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一样,变成了先无“技”还是先无“胆”的悖论。

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无对抗下运用技术的熟练性高”这种现象,除了屡战屡败、心理积弱之外,我们积极发展足球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比如,一些学校用集体做足球操的方式来贯彻搞好足球的号召,以发展武术表演的思维来发展足球等。

总之,“无对抗下运用技术的熟练性高”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可引发的思考量也很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