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不少乒乓名将曾用锅铲、汤勺等生活化的道具展现过球技,不过在普通爱好者中,体验过此类“特种球拍”的人却是少数。如今,机会来了。昨天下午,上海首届手机乒乓球挑战赛在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内举行。以手机为球拍来打乒乓?没错,这件新鲜事儿还真发生了。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章丽倩
小球台上手机为拍
还系上迷你“安全带”
无论是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还是世界冠军曹燕华,他们都是乒乓球赛开球仪式上的常客。只不过,像这种“回合难过二”的情况,却极为少见,而“罪魁祸首”就是这次比赛的特殊球拍——手机。
“用手机打球,要适应一下的,不然我们也打不出多回合来。”走下球台,徐老笑着点评道。
上海首届手机乒乓球挑战赛,它吸引到来自全市各区乒协、部分社会乒乓球俱乐部、机关以及长三角地区的125名乒乓球爱好者组成的32支代表队参赛。要说大家最大的参赛动力,那就是看新奇、图好玩了。
选手杨定国起先以为是用自己的手机来打比赛,还好奇不同款式手机间的较量会如何,正式报名后才得知,原来办赛方会统一提供“球拍”。本场比赛的裁判长李永华告诉记者,虽然赛事名称聚焦于手机,但其实从当球拍用的手机,到这次比赛所用的球台,这其中都有更多细节上的讲究。
“裁判规则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手机打球,由于手机的正面和背面都很光滑,摩擦力小了,所以在球的旋转上会减弱很多。另外就是球速会变慢,回合数也会变短。”李永华提醒记者,为了适应手机乒乓球的特性,这次比赛用的球台也是特制的,是长2.2米、宽1.2米的手机专用台。
按照比赛规定,选手们在正式比赛前会有几分钟的适应时间,但部分选手为了给自己尽量多争取一点先机,在球台刚摆放好、工作人员还在继续调整场地时,便用自己的手机提前练上了。“太光滑了,抽不起来,是不是要戴个手机套打起来更好?”“拿手机当拍子,握起来有点不习惯嘛,你们怎么握的?”抓住时机,选手们七嘴八舌地就讨论上了。
办比赛肯定得注重安全性。为避免出现选手打得太激动、手机直接脱手飞出的情况,办赛方提前在每一部手机上加装了一个有弹性的“安全带”,选手们打球时把它往手腕上一套,就可以尽情发挥了。当然事实证明,没有充分的适应与练习,哪怕民间多高手,想要把强抽、多回合对攻等打出来,也是不可能的。
本场比赛的副裁判长张轶,她曾是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如今则在上海大学体育学院内任职。因为一直与学生们相处,所以她对年轻一代的兴趣点比较了解。“这样创新的打球方式,尤其是用到了大家最不会离手的手机来当球拍,应该是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说不定,以后校园里也会出现这样的好玩的比赛”
安全防疫牢记心间
创新年里高光时刻
今年是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定下的“创新年”,而这场手机乒乓球挑战赛就是“创新年”里的亮点——也是上海市乒乓球协会各项创新比赛中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全新赛事。
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主席陈一平表示,与手机颠球线上比赛、城市沙滩乒乓赛、砂板世界杯直通赛等已举行的三项创新比赛相比,手机乒乓球挑战赛更具创意,更时尚趣味,也更简便易行,比较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既然手机已成为人们最如影随形的伙伴,那为什么不对它的用途做进一步挖掘呢?比如,一机在手,打球不愁。陈一平表示,通过这场手机乒乓球挑战赛,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乒乓对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束缚,使乒乓活动更容易进入那些缺乏较大空间的社区、楼宇乃至家庭;另一方面也让乒乓球活动翻出了新花样,使乒乓球爱好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市民乃至长三角的乒乓球爱好者,希望他们踊跃参加到乒乓活动中来,享受乒乓健身带来的乐趣。”
手机打乒乓,亮点是新奇好玩,但在办赛过程中,考虑到安全防疫仍是当下大事,所以在这方面,办赛方拿出了非常认真、严谨的防疫规范。除参赛人员均需填写防疫承诺书外,比赛现场还严格执行了消毒通风,对进出人员查验绿码、测量体温等措施。对需反复使用的手机每场比赛后均由裁判员负责消毒清洁后方可再用,以确保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