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改名一事,不仅仅是足协和媒体高度关注,同样引发了北京球迷的高度关注,并且掀起了一场“国安保卫战”,不少球迷通过“12345北京市民热线”致电相关单位反映民众诉求,希望能够留下“北京国安”这一队名。
根据北京市的相关规定,市民热线要做到有问必答,为人民服务。针对这一问题,北京市体育局近日也通过官方微博表态:“作为地方体育部门,经了解,前期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已向中国足球协会正式致函,积极争取保留‘北京国安’队名。市体育局与北京市足协也将积极配合俱乐部协调和反映保留队伍名称事宜。”
北京市体育局“积极配合”的表态,实际上已经间接表达了对于国安的支持。事实上,作为职业联赛的相关事宜,原本不应该归地方体育局管理,但实际上目前无论是北京足协的相关领导,还是体育局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曾经有过在国安俱乐部工作的经历,对于国安足球品牌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有推动足球文化建设的责任,因此他们表态积极协调“管闲事”,也是工作的职责所在。
据了解,除了通过正常渠道呼吁和表达意愿之外,部分国安球迷还期望能够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继续通过互联网和自媒体发声,继续为保住“国安”做些什么。而在国安球迷之前,包括建业、泰达等俱乐部球迷,更是早早就发表了公开信,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经过了28个年头的积淀,实际上“国安”二字,早已经不是一支球队的名称,而是变成了足球品牌和文化符号。除了球队的名称之外,国安绿色球衣传统、国安永远争第一的口号、国安衍生出的文化符号,都已经深入人心。在著名的情景剧《闲人马大姐》中,就有马大姐身穿国安球衣,去工体为国安助威的桥段,很多电影、影视作品中,也都有国安元素的展现。
这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品牌价值。此前,无论是北京北控、北京人和还是如今的北体大,甚至最早的辽宁队将主场放在北京的两个赛季,主场都是无人问津,有的比赛甚至只有几百人现场观赛。可以说,在北京很多球迷只认“国安”,“国安”二字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不可忽视,但如果这一资产被剥夺,无疑对于俱乐部经营者是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