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通话
2008年8月的某一天,我在北京奥运村采访,不是在街角的咖啡店,迎面遇到了那个身高只有1米52的女人。虽然接触体操这一项目并不多,但“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还是从我的脑海中蹦出。也许是刚刚代表德国队取得女子个人全能这一项目近20年来最好的成绩,这名已经33岁的“老将”没有拒绝我的采访,交流中,脸上泛着笑容的她难掩眼角的鱼尾纹。当时我曾感慨,个人第五次参加奥运会,她绝对是一个传奇。
没想到,13年后,丘索维金娜还在奥运赛场征战,这是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7月26日,丘索维金娜正式宣布退役。此前之所以一直坚持参赛,甚至不惜改换国籍,丘索维金娜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阿里什赚医药费。1999年,3岁的阿里什被查出患上白血病,经过精心的治疗,如今已经身体痊愈并考上了大学,而丘索维金娜也明确表示,以后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儿子。
也许用“女本柔弱”形容丘索维金娜以及她这样体育界的女性并不十分贴切,但“为母则刚”是她们的共性。历届奥运赛场,有诸多这样的妈妈,比如弗朗索瓦·姆邦戈,生娃后她的腰部和大腿有了不少赘肉,但为了给儿子树立榜样,已经31个月没有参加正式比赛的喀麦隆妈妈在北京奥运会卫冕女子三级 跳;那个还差两个多月就年满50岁参加奥运会的“法国奶奶”让妮·隆戈,也诠释了什么叫做执着。
东京奥运会有一些这么样的母亲运动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西班牙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奥纳·卡尔波内尔无法将自己才刚1岁的孩子带进奥运村;34岁的吴静钰产后复出,作为一个4岁女儿的妈妈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誉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和一个优秀的母亲”……也许这些妈妈无法为人们带来金牌的喜悦,但她们为奥运会这一大舞台增添的色彩同样艳丽。
不仅在奥运赛场或者体育圈,前几天看了《中国医生》,里面的角色也有不少妈妈,感染新冠肺炎的小文通过剖腹产生下了孩子,和主治医生一起打赢抗疫的那一幕,是电影中若干令人动容的场面之一。对于普天之下的任何一名女性来说,“妈妈”这神圣的两个字就是一种责任。在此也要说一句,还有半个多月,我的母亲就将迎来70岁大寿,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