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焦点赛果 热点导视 “北长城” 伤离别 国足不是换个教练就行了 六队“撞线”,足球进入卡塔尔时间 东体影响三代人,漂洋过海来看你
第A02版:要闻 2021-11-15
2022年《东方体育日报》现场征订活动在淮海公园举行

东体影响三代人,漂洋过海来看你

吴钧雷

本报记者 吴钧雷

11月13日上午,继半个月前在鲁迅公园后,2022年《东方体育日报》现场征订活动再次来到淮海公园举办,与忠实读者们线下相遇。活动现场邀请到了知名体育解说员娄一晨、知名主持人孙冰和东方体育日报评论员姬宇阳,一起和读者朋友们亲密互动。在分享自己的体育视角之余,三位嘉宾作为传统媒体行业的工作者,表达了对于纸媒的钟爱与认可:“时代在变化,但传统媒体有传统媒体的优势,报纸提供的是精品的信息、准确的信息和有层次的信息。”

时代在变化,对于体育的热爱与热情并不会随着时间褪去。当天的征订摊位前仍然络绎不绝,很多中老年人仍然习惯线下订报、纸币付款的传统方式,很多熟悉的老顾客,年复一年地出现在淮海公园订报活动现场。比如,来自奉贤的朱阿姨,年近耄耋,辗转地铁两个多小时前来订报,家中有一个爱踢球的孙子……不需要过多言语,每个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她的故事。

虽然路程遥远,但朱阿姨每一次都是最早到的老读者之一。去年,她是第一个订报的;今年,她排第二。对于体育的热爱,让她坚持订报、读报,是上海体育几十年变迁的见证者。

能够看到,前往淮海公园订报的,有很多是订报长达十几年的读者。明年,《东方体育日报》即将迎来20周岁生日,我们也见到了很多从这份报纸创刊至今始终陪伴着的老读者。一位王爷爷在熟练地完成所有订报流程后,主动开口聊天:“你们这份报纸,我从上班看到退休!”退休前,王爷爷曾是一名教师,多年来坚持锻炼,足篮排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斯诺克等,样样精通,尤其钟爱体育报纸。回忆起最初读报的时光:“每天早上,在路边的书报亭买份报纸带去上班。休息的时候,沏壶茶看报,舒服呀!”

袁爷爷也是一名拥有十几年报龄的老读者了,当天早上,他带着宝贝孙子一起来订报,小男孩瞪大眼睛看着爷爷填表、付钱、领礼品。“我爱看足球,所以一直看《东方体育日报》。国内足球、国际足球都看,体育报纸的内容是最详细的。”袁爷爷的孙子如今6岁,刚上一年级,也开始接触体育运动了。“轮滑,我喜欢轮滑!”受爷爷的影响,足球、篮球他也很感兴趣,未来有得是时间尽情尝试。

往年,前来订报的读者以老年群体为主。令人高兴的是,今年又多了很多年轻人的身影。已经读大学的吴佳豪,带着奶奶来到了淮海公园订报现场。“我奶奶喜欢看报的,现在她订《新民晚报》了,”等奶奶办理订报手续之余,吴佳豪在订报现场闲逛,“去年我就开始订《东方体育日报》了,不过我就不在线下订了,线上就能订好。”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29岁的陈嘉洋,9岁时其就开始读《东方体育日报》了。虽然年纪轻轻,他也陪伴这份报纸走过了自创刊至今的所有岁月。“我爱打篮球,此前特别喜欢上海男篮。”说来,陈嘉洋与东体的缘分不一般,“有一年,我随上海男篮一起出征山东,在客场为他们加油。那次只有我一个球迷去了,还被《东方体育日报》报道了。”他笑着说,“本来家里一直有那份报纸,后来整理过几次之后,也不知放在哪里了。”

陈嘉洋曾在澳达利亚读书、工作了十年,其间一直没能订阅《东方体育日报》,但始终关注着东体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媒体平台,坚持阅读《东方体育日报》的电子版。如今回国了,第一时间赶来订报。“读《东方体育日报》,对我来讲是一件很有情怀的事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