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近,冬奥将至,越来越多的上海青少年开始走上冰场,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青少年是冰雪运动的发展主体,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加快发展冰雪运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大力开展冰雪活动、筹办冰雪赛事。而受到环境、气候等限制,场馆建设成为冰雪运动推广的重中之重。要想将南方孩子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真正转化为冰雪人口,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冰雪场馆。
专题专稿 本报记者 吴钧雷
场馆越多,冰雪人口越多
作为全国唯一举办过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世锦赛的城市,上海一直以顶级冰雪赛事作为引领,推动群众和青少年冰雪赛事的举办。对于曾经“不知冰刀为何物”的上海人而言,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爱上了冰雪运动。
坐落于浦东新区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是上海唯二全年冰冻的冰场之一,由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杨扬创办。走进这座场馆,冷气扑面而来,仿佛到了真正的北方世界。飞扬冰上运动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冰球、短道速滑等运动场地,成立至今已是冰雪爱好者的聚居地和重大赛事的举办地。
在上海,冰场的数量与质量和冰雪运动的推广度成正比。有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浦东新区的青少年冰雪人口显著提高。戴上头盔、换上比赛服、穿上冰鞋……这身适合在北方雪地里驰骋的行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每周末,都有大批学生来到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参加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多个项目的训练。甚至,有一些来自宝山的学生,会搭乘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奔赴至此,只为了坚持自己的冰雪爱好。
以短道速滑为例,飞扬冰上运动中心于2019年连续举办了两届上海市青少年短道速滑公开赛,促使短道速滑在校园内不断推广。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参赛选手技术水平的提高,11月,第一届上海市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正式举办。据悉,在明年举办的第十七届上海市运动会中,短道速滑正式成为了比赛项目,共设立两枚金牌。由此可见,运动场馆对于冰雪运动推广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这意味着学生有了接触冰雪运动的空间,意味着有了承办冰雪活动、冰雪赛事,从而达到扩大冰雪人口的效果。
“轮转冰”成基础训练方式
自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以来,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中,国内的冰雪运动一直在以“南展、西扩、东进”的趋势不断发展。与北方不同,在南方孩子的世界中,冰雪是新鲜事物,并不常见,就更不用提冰雪运动了。
因为少见,冰雪运动场馆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也正是因为少见,南方孩子对于冰雪运动充满热情,这为冰雪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契机。而在运动场馆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轮转冰”成为了青少年走上冰场之前最基础的训练方式。
在11月举行的第一届上海市青少年短道速滑锦标赛上,来自普陀区的张子夏、吴若萌两位运动员的发挥十分出色,两人共拿到了U14年龄段三个比赛项目的金牌。他们从10岁左右开始接触陆地轮滑训练,随后过渡到短道速滑项目上,经过多年的训练成长为优秀的好苗子。
过去四年,为紧抓北京冬奥契机,顺应“北冰南展”趋势,普陀区体育局在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冰雪协会的关心指导下,以短道速滑作为冰雪运动的突破口,打造普陀区短道速滑队,而“轮转冰”成为了青少年接触短道速滑的第一步。因为轮滑和滑冰比较相近,这样可以减少场地带来的影响。
为了迎合越来越多的冰雪运动需求,借着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普陀区正在桃浦中央绿地打造标准冰场,这将是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一块标准冰场。待普陀冰上运动中心正式建成,普陀的“人人上冰”计划就能顺利实施,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