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科技先行 弯道超车 历史突破 中国速度不服不行
第A07版:2022北京冬奥会特刊 2022-02-14

科技先行 弯道超车

章丽倩

文/章丽倩

“老早前是一个人管一支队伍,现在一支队伍由十来个人一起负责。这就是最直观的变化了。”两个多月前一个阳光不错的上午,在上海体育学院的绿瓦书店里,高炳宏教授跟我分享了一些他的个人体会。

高炳宏,他是上海体育学院的教授,也是中国钢架雪车队负责科研保障的牵头人。由于闫文港在北京冬奥会男子钢架雪车比赛中历史性地站上了领奖台(铜牌),所以这个在国内仍属冷门的小项的背后故事便也有了登台机会。

自2019年始,每年夏天,中国钢架雪车队若是没有去跨季节的国家训练,那便都会到上海训练一段时间。上海体育学院是这支队伍的夏训常驻基地。

中国钢架雪车队建队才七年,想要让它去跟拥有数十年奥运参赛史的强队比拼,高炳宏说唯有“弯道超车”一途,而他的团队就是要尽全力帮队员们“武装到牙齿”。

这里说到的“武装”,是从身体机能监控和疲劳消除、训练负荷的测试和分析、专项能力、训练方法、动作技术结构分析、心理六个方面进行训练监控,同时给予营养和恢复,以及康复和体能两大方面的支持。简单来说就是“6+2”模式。

在那一日的聊天中,高炳宏教授不止一次说到,他的团队之所以有如今多专业、多角度、兵强马壮的局面,就是因为科研保障在竞技体育中的受重视度有了质的飞跃。“一个人要负责一支队伍的光景好像也没过去很久,变化和进步都来得很快。”

每一支中国冰雪运动队的背后,都有科研团队在鼎力相助。其中,与高炳宏教授一样的上海元素也还有不少。

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北京冬奥周期里,中国运动员在跳台滑雪项目中进步明显。上海体育学院的刘宇教授以及他的团队,就与这个项目结缘颇深。刘宇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在北京冬奥周期里,他协助国家队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保障工作。

刘宇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实时反馈三维动作捕捉,可以多角度地为教练提供数据,把训练环节来进行量化。比如说,这套技术可以对跳台滑雪选手的助滑速度、起跳角度、身体姿态、左右对称等都能提供精准量化的快速反馈和技术诊断。像这样的科技助力,就是运动员取得进步的重要保证了。

无论是高炳宏教授还是刘宇教授,他们都是上海体育学院参与北京冬奥科技助力的众多师生代表之一。实际上,上海体育学院一共承担了17项“科技冬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和课题。

上海虽少雪,却也有一颗冰雪雄心,而“科技助力”就是我们这座城市在冬奥舞台上的高亢之声。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