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群体“养乐”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湖州南浔练市镇将“老有所为”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养老需求。
“不做点事情,人就真老了。”不久前刚从纺织厂退休的施浩村村民孔美芳在家里怎么也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施浩村是当地有名的“刺绣村”,今年71岁的姚锦娥是“施浩平绣”的传承人,在她的“游说”下,刺绣便成了孔美芳口中的“乐子”,拾起银针便到村里的共富工坊做了绣娘,开始了她“飞龙走凤”的刺绣生涯。她不仅发挥了过往在厂里手脚麻利的特点,“新工作”还让她接触了不少新事物。用她的话来讲,就是贴补了家用又收获了快乐,除了退休金,在这里,孔美芳每个月都可以有2000元的刺绣收入。
去年,练市镇推动工坊集约统筹建设,建立起刺绣共富工坊,由镇机关干部担任“辅导员”和“服务员”,共有35名绣娘加入进来组成手工刺绣队,通过定期举办刺绣培训班,邀请专家上门授课。
在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手工刺绣队伍里,“带头人”姚锦娥五十多年来对刺绣情有独钟。“我外婆是一名绣娘,教会了我妈妈,我也跟在身边扯线团、穿针,偶尔也会跟着绣上几针。”姚锦娥讲述着与刺绣结缘的点点滴滴,一针针指尖技艺转变为一笔笔指尖经济,施浩人的美好生活也在一针一线的刺绣下被徐徐绘就出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少老人仍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发挥余热的意愿。“这志愿活动,咱老党员要冲在前!”近段时间,潘年发和练市镇老年体协的老伙计们每天都来到农贸市场及周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清洁道路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在这支200多人的老年体协队伍里,除了有能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的体育“达人”外,还有不少跟老潘一样热心肠爱好志愿活动的人。“现在条件不错了,吃穿不愁,还有一群志趣相同的伙伴。”
“老年群体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熟悉所在地方的情况,时间也比较充裕,这些都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有利条件。”练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继续围绕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将开设各类文化体育课程,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真正能让老年人能“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