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匠心筑梦 广告 青美展大奖花落95后 78岁“爬楼爷叔”拍下上海中心10000张照片
第13版:文体新闻/文娱 2019-11-13

78岁“爬楼爷叔”拍下上海中心10000张照片

其作品获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金奖

金奖组照《匠心筑梦》之一

华家顺工作照

华家顺工作照

“你看,这第一幅是2011年9月22日拍的,当时上海中心刚刚开建,我用的是佳能5D2……”第十二届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揭幕的第二天,记者来到本届展览纪实类金奖得主华家顺的家,78岁的老爷叔热情地打开电脑,再一次跟我们分享金奖组照《匠心筑梦》,“这是‘上海中心’为我赢得的第118个奖,第13个金奖。得奖的是这12张照片,但这七八年来我拍过的上海中心,存在硬盘里的,扔在‘垃圾桶’的,加起来不止一万张,张张背后都有故事好讲。他们都叫我‘爬楼爷叔’,来,给你看看我的工作照。”

一爬好几年

工作照里,眼前这个鬓角发白的老人,衣服脏兮兮,鞋子全是土,但看上去特别精神。他或戴着安全帽坐在大楼632米的房顶,在上海之巅晒着太阳吹着大风;或系着安全绳背着相机包俯在吊车长长的吊臂上,埋头拍照神情专注;又或者赤膊穿着黄色的安全服跟工人一起在三伏天里吃着盒饭,正开心地夹起一块红烧大肉……“一般人不能上去,但我认识他们那个做楼顶钢结构的公司,办公室里的一个小领导,他也喜欢摄影。”华家顺丝毫不隐瞒自己早早“走了后门”,才能从上海中心打桩开建,一路跟拍到它结构封顶,2011年他就第一次以“上海中心”为主题参加了摄影比赛,“我记得那张照片叫‘新的高度’,第二年我又参加了另一个比赛,当时照片叫‘上海中心又长高了’。”

就这样,老华一点点用手中的相机,见证着上海中心长高。“造的那会儿,每两三个星期我就要去一趟,有时候每个星期去报到。最夸张一次8月1日去了,3日结构封顶,又去了。”老华说。

得来不容易

“其实别人要是能爬上去,这些照片他们也能拍得到,不稀奇的。”这是老华的谦虚。其实承包商也雇用了别的摄影师,其实每张好照片都得来不容易。“这是2013年结构封顶时候拍的,要拍上海中心的‘顶’,就要站得更高,只能爬到吊车的吊臂上,光这个吊臂就有60米。”踮着脚,微微屈着身子俯在栏杆上的华家顺,叫人看起来都“腿抖”,问他怕不怕,老爷子哈哈地笑说,“没有关系的,我经常爬的。”不怕高,不过偶尔会怕冷,“拆吊车那次,足足拍了一天,一直拍到晚上,上面风大,真的冻死了。”说话间,他找出曾经获得第二届全国工业摄影大赛金奖的照片来,拆下最后一件大吊臂的那个瞬间,从600多米俯瞰浦东,璀璨而美好,“嗲?”不等记者回答,他的眼角眉梢已是满满的欣慰。

“拍上海中心,一是爬到上海中心上面去拍,二是跑到上海中心外面拍。”这次获奖的组照里,也有来自不同外围据点的作品,“浦东来说,盛大金磐、中银大厦、仁恒滨江最好;浦西的话,世茂国际广场、英迪阁酒店、苏河湾华侨城、白玉兰广场都能拍摄。”话说来轻松,其实这每一个据点都是老华勘察、踩点后辛苦得来的,“有时候得到派出所开介绍信,有时候就给保安塞一包好烟。”

脚步不停歇

“要想拍好照片,一要有朋友,二要有想法。”讲朋友,老华不仅这七八年来上海中心“随意出入”,十多年前他想拍上海世博会的专题,便找到朋友帮他办好一张劳务工的工作证,“2007年世博园造的时候,我就随时能进去拍了,一直拍了三四年。”讲想法,从2000年起,“爬楼爷叔”陆陆续续爬了上海近百幢高楼,“很多时候我的信息源就是你们晚报,一看哪个记者哪里拍了一张新照片,我就研究,他在哪里拍的,我想办法也爬上去,然后我就等光,等云。”华家顺打开又一个文件夹,里面塞满了上海这20年来的成长,比如2008年4月从金鹿大楼窗口望出去,和2014年9月站在大楼楼顶俯瞰,城市有着全然不同的样貌,“其实一百幢早就拍够了,但我总还是不满意,还想把有些地方再拍一遍。”老华说,趁自己现在还跑得动、爬得动、拍得动,他想为这座城市再多拍一些好照片,“上海不仅仅一直在长高,还一直在变美。” 首席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