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第19版:国家艺术杂志 2019-11-13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不是水云间

如何将江南一梦融入海派笔墨

杨正新有一片美好却又遥远的童年记忆,那就是古老的江南水乡小镇——吴淞的故乡情结

语言纯净,图式单纯,作品纯粹,体现出杨正新对于品性修行、文化格调一以贯之的追求

◆姚宇怡

江南水乡是杨正新先生近年来绘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典型的题材。他以江南水乡为主题来表达自己对情感的寄托,信手拈来,那江南水乡中的一景一物在先生的笔下演化为艺术的表现,笔简意深,不但比自然中的江南水乡更典型更生动,而且被赋予了他的品格精神,折射着先生的人生体验、主观意念的审美追求。

寻梦

杨正新先生钟情于江南水乡主题的表达。因为,他对江南水乡有着浓厚的情感、刻骨铭心。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片美好却又遥远的童年记忆,那就是古老的江南水乡小镇——吴淞的故乡情结。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份乡情越来越浓烈。儿时的故乡:池塘河汊,春塘秋岸,时而水鸟掠过,激起一池涟漪;还有那“桃花流水鳜鱼肥”“荷花落日红酣”“处处闻啼鸟”……时时魂牵梦萦,那种乡恋永远是刻骨铭心,任何东西都是无法取代的,就像夏夜璀璨的星空,一闪一闪,仿佛是永不熄灭的灯,让他具有了老子《道德经》所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种单纯之心,滋养和影响着他的艺术和人生。因而,正新先生始终保持着天真、单纯、善良、大气、童心不泯,像孩子一样充满了好奇心,拥有了一双重新审视生活和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拥有了一份纯真的快乐和乐观豁达的心绪,也拥有了持续而强烈的艺术创作欲望和灵感。在江南水乡作品中,他将蕴积在内心的真知灼见用笔墨表达出来,其笔意墨韵是流动在心与纸之间的一种生机,是情、意、神的畅游,是幻想与现实印象在精神上的重选与整合,也是美好童年的再现,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有《梦中相见》一方闲章,时常加盖在画上,真实地表露出其“童真”和“乡情”。很难想象,一个人的童年要过得多么美好,才至于如此不愿忘怀。

追梦

正新先生心无旁骛,醉心于“江南水乡”的创作,用生命诠释艺术,用“童心”追梦而行,描绘的江南水乡并非是客观再现,而是以诗性的心智再造了湿润温和的江南水乡意象。他笔下的江南水乡,讲究用笔和墨韵,笔墨效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提按顿挫的用笔,浓淡干湿的用墨等,在他性情的统领下,产生出无穷的变化,笔法和墨韵浑然天成,画面充满诗意,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枝干蜿蜒遒劲,富于变化而不呆板。营造出和谐而清新的色调,赏心悦目的童趣,宁静而恬淡的境界,使画作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在构图上善于主与从、虚与实、动与静的处理和安排,密实而不繁琐,空灵而不单调,意境清新,情趣盎然,别饶韵致。这是他紧紧把握住了艺术与生活二者的辩证关系,对江南水乡进行长期的观察、思考的结果,加之他本身具有的内心世界,这就使他作画时意在笔先,意态天然。因此,一笔一墨都凝聚着先生的心血,一桥一舟都包含着先生的情感,传承着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基因,许多作品意在似与不似间,灵性与法度间,东方与西方间,崇尚纯粹的“灵”与“美”,这正是“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圆梦

正新先生初心不变,听从心中的召唤,勇于探索,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始终影响和主导着他的艺术,从而使他的艺术不断升华,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刷新了中国画的技法、技巧,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借物写意、借景抒情。他的江南水乡的意义,恰恰在于看似是对于江南水乡的自然描写,实则以极大的心智去重构这种自然的景观,也因此,他才发掘出江南水乡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看似平淡的小景里营造出浓郁的诗情与平和的心境,风流蕴藉,拈花微笑。那情真意切的雅致、乡恋和童年梦幻,被他转化成画笔下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和春柳飞燕等江南水乡的美景,让人领略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温馨,“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净爽,“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的清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纯洁……观者在不经意间,沉浸在“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妙不可言的旋律之中,参悟出艺术美的真谛。

显然,在正新先生“江南水乡”的作品中,既表现出画家富有智慧的艺术表现力——语言变得更纯净,图式变得更单纯,作品变得更纯粹,也体现出他对于品性修行、文化格调一以贯之的追求;其图式并非完全是脱离自然物象的内在结构,而是通过对外在物象与笔墨的再造与重组,使之更符合他独有的诗性心智与文化个性的要求。这是画家对江南水乡的风貌和精神作出了最好的阐释,进而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他的江南水乡作品有着新的审美取向、情趣和气质,也因此成就了其个人艺术创作的亮点,显示出一种浓郁的东方情韵和独特光彩,生动鲜明、传达了江南水乡的神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