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外国人工作、居留单一窗口”今启用 “水滴筹”不应该是“线下销售”公司 爱心企业捐赠善款 慈善基金线上众筹 清除违建,还居民“一米阳光”
第2版:要闻 2019-12-02

“水滴筹”不应该是“线下销售”公司

秦丹

近日,有网友曝光的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水滴筹”公司“地推”月入过万,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末位淘汰。在被曝医院“扫楼式”筹款后,“水滴筹”官方随即回应,暂停线下服务团队,欢迎全社会监督。

“水滴筹”采用的是公司化运作的方式,其“地推”官方叫“筹款顾问”,但出去工作时却用一个很公益的名字,叫“志愿者”。这些拿钱的“志愿者”每单提成,每月业绩最少35单,末位淘汰。高薪+绩效考核,审核漏洞多,这些情况一旦被曝光,再联系“水滴筹”之前遭到公众质疑的几次运作,瞬间引发热议。

“水滴筹”为啥要用“地推”?其官方解释是:“水滴筹”组建线下服务团队的起因,是发现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还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但问题是,“水滴筹”在全国四十个城市大量招募正式和兼职的“筹款顾问”,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公司要求每月业绩至少35单,筹款流程又如此便捷,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由此,试问公众的善意如何经得起如此狂暴的“蚕食”?

慈善事业不是不能公司化运作,“水滴筹”成立至今的确帮助了不少求助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保证自己的制度足以管控聘用的所有人员,如果水滴筹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公众当然应该给其发展壮大的机会。但是这要基于“水滴筹”管理层的善意、智慧和能力。如果“水滴筹”不能加强自我监管并引入外部监管,那必将“自寻死路”。

“水滴筹”不应该是“线下销售”公司。为了发展慈善事业,我国已出台了慈善法,并推出相关扶持政策,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慈善事业参与者带来了全新的机会。虽不愿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人心,但“水滴筹”的“心”在营利还是慈善,应该厘清。政府相关部门理应对类似“水滴筹”这样的慈善平台加强监管,给公众信心,保护社会正能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