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华
每年春节,免不了要回老家团聚,乡下的外孙、外孙女们,乖巧得很,总要围在身边,“外公长外公短”叫个亲热。“压岁钱”自然少不了,这是小孩子过年时最开心的事。看到他们我又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自己曾经也有过的一次压岁钱。
生长在乡下,又遇困难时代,我的童年生活之艰苦可想而知。那时,油荤很少沾,只有到了大年三十,才见到桌上摆一碗肉。
七岁那年,我吃完午饭,照例到邻居家串门。邻家小孩穿了一身崭新军蓝布衣,很令我羡慕,很想用手去摸一下。可邻家小孩不让摸,怕弄脏。他还得意地告诉我,一个上海亲友送了他这套新衣,还给了他压岁钱。说着把一个小红包当着我的面拆开,里面有一张崭新二角钱。回家后,我自然向父母提出压岁钱的“非分要求”。没等我说完,父亲那宽厚的巴掌,已落在我脸上。我委屈地哭了,父母也跟着哭了,从此我再也不去想压岁钱的事。
过了几年,有一年除夕夜,我正在帮母亲做饭,父亲把我们兄妹三人叫到面前,双手颤颤地递给我们一人一个小红包。他低声说:“今年你们大考成绩不错,爸爸奖励你们压岁钱。”那声音,在我们听来格外苍老。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还是激动地接过小红包,展开,里面是一张用饭粒粘拼好的五角钱,我的眼睛顿时模糊了,分不清是幸福的泪水,还是难过的泪水。
后来,母亲告诉我们,这些压岁钱是父亲大清早步行到县城卖了一针筒血得来的,当时我的心犹如针扎般地痛。如今我想起它,心中仍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