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第6/7版:要闻 2020-02-14
在这场全民动员、共克时艰的防疫战中,无数有情人舍小我卫家国。2月14日,在这个特别有爱的日子里,记者撷取了7对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夫妻,记下他们的日常和不寻常——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华山医院沈全斌在调试供水设备

何冰展示写给妻子刘艳的诗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雷 撼 方 路

相隔八百公里同在“前线”最常有默契是“只字不提”

“今天有什么话想对在武汉前线的爱人说?”

“做好防护,多救治病人,我和女儿等你平安归来。”电话那头,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发热门诊医生方路想了想,这样回答,“没什么特别,和我这几天一直对他说的一样。”

方路的丈夫,东方医院副院长雷撼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2月4日从上海出发驰援武汉。“其实他很早就准备了,救援队上个月就交了请战书。”对于丈夫的决定,方路一点也不意外,在上海快16个年头了,其中近一半的时间,雷撼一直在外奔波。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雷撼作为浦东救援队队长奔赴灾区最前线,待了一个多月。2014年3月,雷撼又被派去参与井冈山老区援建,到吉安负责吉安医院的建设工作。“和这次一样,虽然担心,但还是让他去了。”

丈夫每一次上前线,方路说不担心是假的。就像12年前的汶川,她和女儿一直关注着前方的消息。尤其是听到一架直升机失事的消息,一阵悬心——因为雷撼也是搭直升机进入重灾区。“我和他都很忙,他到了那边后马不停蹄搭建移动帐篷医院,然后又进入方舱医院救治病人。”方路告诉记者。两人对得上视频的时间,或许两三天才有一次。方路担心丈夫身体是否吃得消,雷撼也牵挂上海的亲人,但对于压力和风险,两人早已有了默契:只字不提。

尽管相隔800公里,方路和丈夫一样站在了抗疫的最前线。“不用多写我。”报名发热门诊一线工作的方路轻描淡写的,是每天好几个小时“闷”在防护服里的“煎熬”,“不能让他在前线为我分心。”

哪怕是说到分别,哪怕是讲到雷撼在前方没日没夜救治病人,但只要提到自己的丈夫,你总能听到方路的轻轻笑声,“我们是医生,这种时候,他不会退,我也不会。”本报记者 郜阳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何 冰 刘 艳

新药未定半个月聚少离多博士夫妻一首诗纸短情长

“老婆,这两天你们的项目有没有什么进展?自己要做好防护……”

今天一早,何冰来到了距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不到一公里的重要输电线路下。想起那里好几日没见的妻子刘艳,他在短信最后加了一句:“我在你们中心旁巡线保电呢!”

何冰,博士,国网上海检修公司输电运检中心专业工程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科技创新,解决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难点问题,是该领域的技术领军人物。

随着疫情的发展,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上海郊区造成许多输电线路巡视上的盲区。为了“扫盲”,何冰想到了中心十几架无人机。他第一时间组织团队,按轻重缓急制定空中巡检计划后,就带领大家奔赴各个重要输电通道开展无人机巡线。

“何博对我们的要求很高,除了要确保画面稳定清晰,还要不遗漏任何设备的关键部位。”无人机机长王欣庭说,何冰是同事们眼中的“刑警803”,他的高标准是为了后期在大量的影像数据中能准确地捕捉到设备缺陷,为了甄别视频中的“可疑点”,他总是在别人下班后继续加班。

复工以来,何冰已经通过无人机高空巡视,发现了多起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隐患,“极大地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可靠性。”王欣庭告诉记者。

何冰的妻子刘艳也是博士,是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新药临床中心高级工程师,疫情暴发后,主要负责利用多种新药对新冠病毒做药物临床试验。

“抗击疫情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尽一份绵薄之力。”半个月左右前,想着严峻的形势和未期的时间,想着各自身上的责任,刘艳和何冰商量后,恋恋不舍地把年幼孩子交给老人照顾,直奔公共卫生中心。

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公共卫生中心成了刘艳的另一个“家”。

“新药还在临床试验,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你自己也要当心。”收到丈夫的短信后,她简单回复一句,又“与时间赛跑”去了。

她说,她想儿子,也想丈夫,但是,新药未定,心就不定。

“为了早日寻得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她与同事们都在日夜攻关。”何冰说,半个月来,他们虽然聚少离多,但共同的抗疫使命下,彼此间有着默契的理解,他能理解妻子回复中话语不多的原因,能读懂妻子不多话语背后的牵挂。

回到办公室,他专门给妻子写了一首诗。“待到春花烂漫时,携子之手赏壮丽山河”,诗的结语也正是他的心愿。 本报记者 罗水元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丁华杰 陈 莉

“军中绿花”急驰援武汉家人诗画送别样“靠山”

“今天情况如何,吃饭如何”“你不要在外面瞎溜达,没事情不要出门”……这些互相的问候,发生在相距860公里的上海和武汉之间。问候的双方,一个是妻子陈莉,作为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军人护士的她,正在武汉汉口医院支援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一个是丈夫丁华杰,作为普陀区长征镇机关干部的他,正在社区一线排摸疫情。夫妻俩身处不同的阵地,担负的却是共同的使命:守护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大年三十那天的凌晨4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全家,丁华杰听见陈莉说:“是,8时30分准时向部队报到。”他心里一紧,两天前的预测成了现实。

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注定他们的这个春节不再宁静。当天上午8时,陈莉赶到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参加动员,下午3时回来简单地拍了张全家福,连团圆饭都没顾得上吃,就跟随军机飞往了武汉。

临行前,为了给陈莉打气,丁华杰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妻子,“身为军中绿花,必要有所担当。不畏毒区疫情,只要部队令下。头顶军徽至上,身披深蓝霞光。红十精神召唤,小家年聚放下。待到开春之时,企盼平安回归。何谓当代军医,冒着身心之险。军中建功立业,战时逆行迎检。”

在牵挂妻子的同时,作为长征镇机关联络组成员和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丁华杰也投入到了基层一线的抗疫战斗。按照镇政府的工作布置,他在居委会、物业现场实地协调,走进一个个楼组,敲开居民家门,送上《告知书》,叮嘱居民注意防范疫情。

他们的女儿丁奕淼也给妈妈画了一幅画,上面写着“致最美逆行者——我的妈妈”。1月31日晚上,身为增援武汉汉口医院第一批海军医疗队的军队医护人员,陈莉即将进入疫区的重症病房,按照分别时的约定,每日她都要和丈夫丁华杰互相鼓劲。通过视频,陈莉看到了女儿的画,顿时泪水夺眶而出。这些天来,她在病房里工作累得不行时,总会想起丈夫的诗、女儿的画,父女俩送的诗画,成为陈莉别样的“靠山”。

如今,爱的思念在持续,抗疫战斗更到了关键时刻,夫妻俩互赠对方的只有4个字:加油、保重!

本报记者 江跃中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杨 帅周 瑛

出征前剪发闹出“乌龙”笑谈夫妻同心何愁长发不“及腰”

妻子周瑛出征武汉那天,杨帅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爱妻披理发围布端坐着,披肩秀发消失不见,男式短发呼之欲出。站在一旁的理发师,长相酷似杨帅。

许多朋友点赞,夸他手巧,用实际行动支持爱人。公司的微信公众号还专门更新文章,“亲自为她剪去长发”的描述,令人动容,却不小心闹了善意的“乌龙”。

“那个理发师不是我,真的很像,我都差点以为是自己。”杨帅解释说,“照片里的大哥和我一样,也是瑞金医院护士家属。”9岁的儿子上幼儿园前,杨帅也曾给他剃过头。“我可以帮老婆剪,但出发前来不及,而且面对她,手一定会抖。”

出发前一天是元宵节,周瑛去急诊科上夜班,杨帅坚持开车送她。那几天,陕西南路站刚被通报为确诊病例活动区域。杨帅是地铁技术骨干,负责维护轨道电路等设备,虽然车站消毒非常彻底,他还是想多陪陪妻子。

元宵夜值班,夫妻俩习以为常。他们没想到,几小时后就会接到入选出发的通知。1月底,周瑛便主动请战,杨帅当天就知道了,“很多人报名,她有十多年党龄,应该的”。

当晚11时许,妻子打电话告诉他,第二天走。“很纠结,觉得必须支持,又非常担心。”杨帅内心五味杂陈地说,“放心去吧,我会照顾好儿子。”

2月9日凌晨,周瑛回到家。夫妻俩彻夜难眠,天不亮就起床,一起收拾行李。他塞了很多吃的;跑了几家店,买来成人纸尿裤;又听说每人限带一个箱子,只好再三精简,将两个箱子合二为一。

上午,他开车送她去医院集合。出门前,儿子刚起床,他们也不敢跟孩子多说。杨帅想多陪陪妻子,却被婉拒。“她不想让我在医院多待,也不愿让我看到她剪头发的样子。”他俩是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领证的,登记时排队排了很久。12年来,她再忙,也没留过短发。如今,他默默企盼妻子早日凯旋,相守平常,慢慢待她长发再及腰。

当晚,周瑛随医疗队飞抵武汉。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区,她换上笨重的防护服,迅速进入角色。杨帅就此开启“等消息”模式——无论多挂念,也不主动发微信或打电话,“她在前线战斗,我不能添乱”。而周瑛不管多辛苦,每天总会抽出几分钟,向家人报平安。

今天,是个甜蜜的日子。往年他会送她一束玫瑰,再带上孩子外出聚餐,或看看电影、兜兜马路。“今晚,在手机视频里祝她节日快乐。小家伙说,等妈妈归来要送她一份礼物,内容暂时保密。”

他们给儿子取名杨舒越。其实,尽快“越”过难关,全家“舒”舒服服乐享天伦,就是最好的礼物。

首席记者 曹刚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沈全斌 朱培燕

他是“水电大师”武汉攻坚她在急诊留守“忙到飞起”

“等他回来的那天?现在还没想过……我大概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说一声‘老公你辛苦了’吧!”让华山医院急诊科朱培燕护士想象一下爱人从武汉凯旋的那一天,她笑说,希望那天能快点到。

朱培燕的爱人沈全斌是华山医院后勤保障部动力维修科的工程师、配电组长,2月4日随华山医院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赴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支援武昌方舱医院。去武汉前,队里很多医生、护士都还不熟悉他,更不知道他们是一对在华山医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华山伉俪”。

46位队员抵达的当晚,武汉最低气温只有2℃。连夜奔波,回到房间的队员们因为害怕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已经决定“再冷也绝不开空调”。就在这时,微信群里,副队长王兵主任发了条消息:“酒店空调系统经过沈全斌大师的指导调整,房间与房间之间空气不相通,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一时间,群里都是“感谢”,一晚好觉对于这些舟车劳顿、马上要投入战斗的队伍来说多么重要。

沈全斌知道,所以他一到酒店就没停过:找来酒店工程师,实地抽样了不同类型的房间,确定每一个房间是独立风机盘管,空气只在房间内循环,因此可以使用;但公共区域,包括大厅、走道、电梯厅等是中央空调集中供风,存在空气对流,必须关掉。此外,他指导工程师将整幢大楼前期关闭的排风全部打开,同时开启新风系统,尽一切可能减低风险。不到两个小时,酒店的集中空调及通风系统已经被“改造”成能适应抗疫要求了。

2月5日白天,医疗队接到了当晚就要收500个病人的“军令”。检验医学科蒋浩琴副主任医师回忆:“当天下午,我们遇到了两个平时实验室装机不会遇到的难题:排污和通电。好在后勤有水电‘老法师’沈全斌老师在,三下五除二,将污水连到了车下方的封闭污水箱,即使数千人份血常规检测完也够了。随后,他又用我们6辆大型移动救援车中的水电车发了电,那声音让我竟然觉得有如天籁!车上的灯亮起来了,全线通电了,这是当时方舱内外最先通上电的地方。”

抗疫时期,医院的各科室也是“忙到飞起”。朱培燕回忆起元宵节那天晚上,她下了急诊中班。从医院走出来的时候,抬头看到了圆月,忽然就有些伤感,拍了一张发给沈全斌,问了一句:睡了吗?没想到那头立刻跳出来一句:还没。两人视频了一会儿,都感慨:希望除了今年元宵,以后元宵都可一起过。

但两人心里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他们也许还会出征、送别、凯旋,相互牵挂,但也为对方自豪。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刘燕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张碧峰 沈 梅

“战场”上的我最牵挂化作最日常“辛苦了”

“我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在哺乳期间毅然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中……”大年初三,公安金山分局交警支队亭枫检查站民警张碧峰“再次鼓起勇气”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这份勇气一定程度上来自妻子沈梅。

除夕,吃过年夜饭,两个孩子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张碧峰和沈梅奔赴各自的“战场”。张碧峰的“战场”在道口,日夜翻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入沪车辆、人员的筛查,上岗就是12小时;沈梅的“战场”在医院,作为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她和同事们一道,为院里的老人们提供相应的检查、护理服务。

结婚12年,他们在彼此眼中都是不善言辞的人。但在张碧峰看来,沈梅也是个喜欢冲在前面、在工作上很拼的人,这次疫情突发,还在哺乳期间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线。而沈梅却说,自己以前是金山医院的一名护士,很多同事这次都在武汉。“确诊人数不断上升,在武汉的同事们非常辛苦,心理压力也很大,跟他们相比,我做的根本不算什么。”沈梅有些哽咽地说。

医院招募志愿者去道口执勤,沈梅主动报名。这也是她第一次“体验”丈夫的工作,虽然没有在同一个道口,看着入沪车辆一刻不停地从道口通过,协助核查入沪人员信息的沈梅明白了张碧峰肩上的责任,“我们都要尽力守好上海的大门。”

“以前我上夜班,她一个人要带宝宝、要忙工作,蛮累的。这次虽然孩子送到父母家,没有后顾之忧,但我还是蛮心疼她的。老婆,你辛苦了。”他们的二宝才8个月,看着妻子工作之余还要抽空挤奶给儿子“备口粮”,张碧峰这样说。而当11岁的儿子告诉沈梅,他觉得医生戴着口罩的样子很帅,自己长大也想当医生时,她心里有那么一刻,满是自豪和光荣。

“每次他出门,我都会跟他说,记得戴好口罩,不要把嘴巴、鼻子露出来,记得要勤洗手。其实,他抵抗力不咋地,容易感冒,我就希望他多注意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各自忙碌,张碧峰和沈梅日常能碰到的时间更少了。生活中并不是那么有仪式感的两个人,把对彼此的牵挂都化作了最日常的叮咛。 本报记者 毛丽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陶文彬 唐晓芬

“全副武装”忙防疫夫妻“相见不相识”

上午10时,浦东新区阳明花园二期门卫处,陶文彬正忙着与唐晓芬对接外来车辆排查工作。他们是一对平凡的夫妻:陶文彬是浦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民警,妻子唐晓芬是高桥镇永久新村的居委干部。从1月23日小年夜开始,两人便奋战在抗疫一线,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

简单交谈几句后,陶文彬还要赶往下一个村居——如果不是记者问起,忙于工作的两人都没有意识到今天原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现在想到日期,满脑子都是某某户居家隔离人员几号返沪,还有几天解除隔离。”唐晓芬说,回头空下来时,会给陶文彬发一条表白短信。

陶文彬负责的辖区就是高桥镇,疫情期间他与同事们全力保障各医疗点位的进出交通,并配合各居村委开展社区内重点地区车主登记排查。

近日,许多开放式小区开始封闭管理,一些村级路口设置临时物理隔离。出入口减少后,指路标识有没有挂上?会不会引发交通拥堵?陶文彬为此时常忙到深夜。

唐晓芬则悉心做好社区防疫工作。1月17日,她刚刚做完甲状腺手术出院,才休息没几天就与同事们一起爬楼串户,统计排摸居民的出省返沪以及身体情况。

由于两人工作时间不固定,陶文彬只能将10岁的儿子委托给岳父岳母照顾,每天通过手机和儿子视频交流。夫妻俩买了整箱的方便面和速冻食品,谁先回家谁就自己煮着吃,换洗衣物也是自洗自晾,仿佛又过起了单身生活。忙碌起来,两人甚至还闹出过“相见不相识”的笑话。

“你好,请问你们书记在吗?”前不久,陶文彬来小区对接外来车辆的排查工作,见到有位身披一次性雨衣的工作人员正在一楼办公,便出声询问。听到熟悉的声音,原本正忙着为居民登记预约口罩的唐晓芬抬起头来:“老公,是我呀。”

陶文彬一愣,没反应过来。待唐晓芬又重复了一遍,他凑近仔细一瞧,这才认出了自己的妻子,乐了:“怎么是你?”

原来,唐晓芬与同事来不及配齐防疫物资,就开始了七拼八凑的“土味防护”:这个带来帽子,那个找来眼镜……以前唐晓芬从不戴帽子眼镜,这下全副武装包裹得严严实实,也难怪陶文彬一下子认不出来。

这一天,同样是匆匆叮嘱几句后,两人又各自忙碌起来。分别前,唐晓芬不忘多关照一句:“要是我今天回去早,帮你电饭煲里热口吃的,回来记得吃。”本报记者 杨洁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