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万众一心  同舟共济 春枝(中国画) 让寒假闷而不闷 在京都小住 窗外的春天 中医,你到底是什么?
第20版:夜光杯 2020-03-03

中医,你到底是什么?

朱全弟

中医,你到底是什么?

最早,远古时代,就是有人生病了,野老村夫在宅前屋后,篱笆墙下,拔几棵草,锅里一煮熬汤,倒出来趁热喝了,好了。然后,有人发现了,想用更多的草来治更多的病。

神农尝百草,是一个传说。神农先是教会了大家播种五谷,人吃五谷杂粮,是要生病的。草能治病,家门口附近的草不够用了,再说病也多了,神农氏就进了深山老林去采集草药,并且亲口尝试。

传说不可考,但如此推理下来,就是有了草药,于是有了专门用草药为人治病的中医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成书于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历史上,班班可考有文字记载的关于中医的故事很多。华佗最早用草药研磨成粉末,叫麻沸散,可以内服和外用,麻沸散是用来做手术前麻醉的。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接着,比他稍晚没有交集却是同时代的张仲景,写了一本《伤寒杂病论》,这个不得了,学岐黄术者无不奉为圭臬。张仲景享有“医圣”的称号。

到了明朝李时珍,费时近三十年,收藏药物1892种,写下了一部皇皇大作《本草纲目》。李时珍被人誉为“药圣”。

以前,没有西医,中华民族就是靠中医一路陪伴过来的。看病,形象一点的说法就是拔几棵草的事情。后来,人们去药房配药,民间还保留着它的形象的叫法:抓药。老舍还有一篇小说就是以《抓药》做标题的。

现在,还有中医可以印证草药的。

上海浦东周浦镇一对老中医伉俪方厚贤和杨容。1967年被分配到安徽岳西县,随后下到公社、乡医院。当时缺医少药,但是,利用大别山上的自然条件,中医最擅长。一根针、一把草就能给人看病。方厚贤医生学的是中医内科,他对我说,山上紫苏叶比较多,采摘下来,取两片生姜,治疗感冒,效果非常好。杨容是杨氏针灸疗法非遗传承人,她跟从周浦医院针灸科主任的父亲杨永璇学会针刺麻醉,随后回到岳西当地为育龄妇女施行针刺麻醉生小孩。

方医生和杨医生这对中医伉俪在大别山一呆十八年,如今说起那一段艰苦岁月,夫妇俩无怨无悔。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样,临床更是中医的生命线。

上海中医张建明,嘉定区卫校毕业,分到乡卫生院。张建明擅长治疗疑难杂症,不是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医院治不好或者判了“死刑”才来找他看的,没办法。对于中药,他说,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药医典上规定的剂量许多已经难以看好现在的病了,尤其是危险重症。为了掌握中药的剂量多少为宜,他吃过许多药甚至包括砒霜,有一次试服毒药得了中毒性肝炎,后来还是喝自己的中药解毒的。

张建明还说,自己除了断肠草没有试过,其他几乎都尝遍了。哦!传说中的神农氏就是误食了断肠草,无药可救而去世的。

张仲景开创了伤寒论,后有温病学,还有近人提出的寒温统一论。那么,有没有一个方子治同一类病的呢?历史上瘟疫流行不乏一方通治的例子。

俗话说:发寒热。寒热起因又分热伤风和冷伤风。两个不同原因的发烧,照理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方子。张建明自述,因为平时耗神过度,体质偏弱,经常感冒,自己给自己开方子,把几味药捏在一个方子里,以后不管热伤风还是冷伤风,一帖药解决问题。

这一次防控新冠肺炎再次验证了中医是有效的。所以,在中医的眼里,这是无数次瘟疫流行中的一次,中药可以防控,可以治疗。

中医是什么?传承几千年,她是中华民族的贴身棉袄、护身符。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不爱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