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30年军龄”致敬“28年军龄” 麻醉师哭了 其实他爱笑 “人间值得”:医疗队员与耄耋患者的“约定”
第9版:要闻 2020-03-13

“人间值得”:医疗队员与耄耋患者的“约定”

落日余晖照摆在中山医院大楼最醒目的位置

还记得上周刷屏的那位与上海援鄂医疗队员共赏落日余晖的87岁老爷爷吗?昨天,中山医院传来好消息,老人已能下床,病情正在好转!几乎同时,又一张照片温暖了许多人——中山医院将这一老一少看夕阳的照片制成巨幅海报贴在院内,上书“人间值得”“我们一起拼搏”,照亮更多人的心田。

“87+27”真美

照片主人公之一、中山医院医疗队员刘凯说,老人自3月5日那次CT检查后,各方面恢复良好。昨天,老人还向医疗队员竖起大拇指,表示康复后想用小提琴为医疗队员拉一曲,希望他们能早日平安回家。

就在一周前,老先生的病情还让全国人民牵挂。那天正好是3月5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刘凯在护送老人做CT途中,特意停下来,让住院近一个月的他欣赏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87岁和27岁的两个身影,感动了全中国。

中山医院医疗队是2月9日进驻武大东院重症病区。刘凯记得,老人曾因病情加重而心情低落,连吃饭力气都没有,护士长潘文彦带领护理团队一口口喂,一喂就得半小时。医疗团队密切关注他的身体情况,不断调整用药、治疗手段。队员李锋说,对这类高龄患者,治疗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盯着病人身体上的每个细节变化,对症治疗。

此前,老人和家属因某些原因“失联”,他的心情跌至底谷,医疗队设法为他安排一次和女儿的对话。那一刻,他落泪了。正是那一刻,他的心情渐渐开朗,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生理之外 还有心理

刘凯所在的医疗队,这样的小事还很多。医疗队长罗哲说,刚来重症病区时,面对80张重症床位,“我们一定要抓住、稳住、守住”!重症患者中有20%会转为危重症,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罗哲表示:一定要早评估、早干预、早治疗!

早评估依赖于医护细致的临床观察。罗哲制定每天清晨班车上的医护沟通会,在医生办公室早晚两次病情交接和讨论,每天在污染区早、中、晚三次大查房,每天护士定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体温。

早干预、早治疗依赖于方案的个体化和精准化。对于危重症患者,“抓住、稳住、守住”的关键是用好呼吸支持手段,高流量氧疗仪、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ECMO,这些复杂的呼吸支持设备何时用、怎么用、何时撤,罗哲都要反复斟酌。重症患者中有不少人曾绝望、麻木,医疗队尽力关爱他们,队员的共识是——全力治疗的同时,要关注病人心理与情绪,扭转病房气息!

“第一课”始于照片

再回到那张网红的落日余晖照,昨天,在武大东院区,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朱畴文向志愿者甘俊超颁授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签发的感谢状,正是他拍下这张感动无数人的照片。

同一天,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临床实战“公开课”启动录制,参与授课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赴武汉医疗队专家余情说,本次“公开课”涉及新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与转归等,希望可以为医学生们留下宝贵的前线教学资料和经验,而第一节课就是医学人文关怀,就从落日余晖照说起。

而在上海,这张照片已变成巨幅户外海报,挂到中山医院的建筑上。对广大医护人员来说,这个阳春三月里,抬头望着海报,仿佛听到激昂而鼓舞人心的声音,感到强劲而势不可挡的力量!很多网友留言,照片上的医生是抗疫医务人员的缩影,代表了医务人员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展现了众志成城、积极乐观的精神!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