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热搜还未降温,它又带来了3.5万只口罩 “过度陪伴”不如放手“自我管理”
第8版:要闻/专版 2020-03-13
疫情期间警惕青少年得“心病”,心理专家“开方”支招——

“过度陪伴”不如放手“自我管理”

“抗疫时期的心理援助”第二期活动直播现场,两位主讲嘉宾杜亚松(中)、赵敏(右) 本报记者 徐易飞 摄

扫二维码回看直播

步入3月中旬,疫情防控仍在继续。寒假加上延迟开学,长期“宅”难免让一些青少年有了“心病”。昨天下午,新民健康大讲堂暨新民科学咖啡馆特别专场“抗疫时期的心理援助”系列大直播第二期“童心抗疫”里,沪上儿童心理专家提醒,非常时期,疫情、家长、学业都可能会成为诱发孩子“心病”的导火索。“家长与其过度陪伴,不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家长是情绪的“定海神针”

缺乏同伴、老师面对面的接触,“宅”家生活缺少私人空间等一系列疫情引发的应激情况,正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显著影响。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杜亚松说,随着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开学尚无定期,青少年的“心病”也在不断变化。“从最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紧张焦虑,到长期居家导致的亲子冲突,再到现今‘停课不停学’带来的学业压力,以及未来将遇到的疫情结束后开学压力。”

“改变从家长做起。”杜亚松建议,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情绪的“定海神针”,而不是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对每个人而言,疫情发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全新的。害怕、难过、焦虑这些都是正常的应激情绪,家长既要直面自己的情绪,更要学会淡定、冷静处理事情。”

“心病”源于不良沟通

在目前孩子居家学习、家长居家办公的情况下,家人间亲密的交流增加了,但彼此间的矛盾和冲突也越发突出了。有的家长希望利用这个假期让孩子“超前学”“多学习”,有的家长过度控制、干涉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病’可能源于不良的亲子沟通。”杜亚松说,家长要尊重孩子自主选择,通过引导使他在这段特殊时期里有所成长。

“家长可以教孩子如何从疫情相关的海量信息中做好筛选,也可以教孩子生活自理,学着打扫卫生,更可以教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杜亚松认为,疫情发生不失为一个好的契机,让孩子理解何为“重大的事件”,教育孩子什么是“大爱”。“在国家面临疫情的时候,考一个好成绩、过年收一个红包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孩子亲身经历、亲眼看到全国人民支持武汉、支持湖北,才能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爱是怎么体现出来。”

理智对待网络“玩伴”

“宅”时期,孩子网络成瘾成为家长最担心的事。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副书记、物质依赖与成瘾学科带头人赵敏说,家长要理智对待网络、游戏的客观存在,既不要一见到孩子上网、玩游戏就过度紧张,也不要过于疏忽,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有时候家长不妨查找下自己的原因,是否在孩子幼年时图省心让平板电脑成为孩子‘玩伴’,是否疏于对孩子的沟通交流。”

如何把孩子从大“网”中拉出来?赵敏建议,首先,家长尽量让孩子维持规律生活,并设定一些小任务,但不要强迫孩子完成不想做的事情;其次,学一种技能、读一本书、做一些运动,让孩子知道除了网络外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情。“此外,同伴支持也很重要。时常能听到孩子抱怨说和家长没有共同语言。一方面家长要试着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帮助孩子和同伴建立联系,鼓励他们适度地线上聚会,让孩子‘宅’在家的日子也能享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时间管理需亲子一起努力

“许多孩子一玩游戏就没有节制,其实和其无法做好时间管理有关。但是,时间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赵敏介绍了一套时间管理黄金方法——“SMART原则”。“首先,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生活计划和目标,这个目标越具体越容易执行。其次,制定的目标应该是孩子感兴趣的,并且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的难度不大。第三,一个宏观目标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有具体的截止时间,方便孩子回顾目标,检查完成情况。在目标逐渐完成的成就感中,孩子能产生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

杜亚松认为,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常规化,要让孩子们意识到,每个计划背后有各自的价码。“宅家生活都要松紧有度。比如,一觉睡到大中午,错过的可能是美好的早餐或是和朋友来上一盘游戏的机会。”本报记者 马丹 见习记者 张泽茜

时间管理SMART原则

S即英文单词“specific”意为具体的

M即英文单词“measurable”意为可衡量的

A即英文单词“attainable”意为可实现的

R即英文单词“realistic”意为合理的

T即英文单词“targeted”意为目标的

主办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体育局、市科学技术协会、新民晚报社

协办单位: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健康促进中心、市科普事业中心、新民晚报民生新闻中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