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嘉定区肢体残疾人陈豪(化名)失业了。与轮椅为伴11年,找工作十分不易,虽然助残员几次打电话向他推荐岗位,但一时间也难以找到合适岗位。待业在家,他的心情很低落。国庆节前夕,他意外地收到一份节日大礼:来自市残联发放的专项补贴。并没有向市、区残联申请过补助的陈豪既高兴又纳闷。助残员小吴告诉他是市、区残联在2020年全市性的精准帮扶工作中经过大数据信息采集、比对后发现了他的困难,并通过“七色彩虹量表”评分后,根据他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的困难程度,主动发放的一笔精准帮扶补贴。得知这笔款项的来龙去脉,陈豪由衷表示“很温暖”。
与他一样感受到这股暖流的,还有2000余名受到疫情影响的上海困难残疾人。目前,帮扶总资金已超过300万元,其中因医疗费用支出较多和因疫情期间新增失业而获得补贴的各占一半。
大数据主动“出击”
自8月起,上海市残联组织开展2020年精准帮扶工作。与以往开展帮扶大多需要困难人群自主申报不同,这次帮扶工作在开展上门排摸的同时,更加强了对大数据信息的采集、比对和分析,从而可以主动作为,去查找、发现那些没有提出申请却正需要帮助的困难残疾人。
在普陀区,就有这样一名残疾人王忠(化名)。他在去年确诊皮肤癌后做了手术,今年又做了化疗和放疗,医药费已陆续花掉十余万元。再加上妻子停下工作请假照顾他,收入锐减,所以,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大受影响。国庆节前的一天,他收到手机短信,提示他的银行卡里有一笔进账。他正纳闷时,先后收到了助残员和普陀区残联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收到了这笔精准补贴。这下,他更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工作人员解释后,王忠才知道原来是区残联工作人员通过医保大数据读取发现,他在疫情期间就医不便的情况下仍然不断产生高额医疗费用支出,显示出他存在比较严重和紧迫的大病就医需求,同时,再结合他在残联数据系统中储存的其他个人、家庭信息的比对和筛选,综合研判他是符合此次补贴发放标准的困难残疾人群。所以,在无需他本人申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就将补贴款项直接打进了专项银行卡。得知来龙去脉后,躺在病榻上的王忠十分感动。
评分量表更“精准”
此次精准补贴是首次面向受到疫情影响的残疾人发放补贴,市残联教育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更加公平公正发放补贴,真正实现“精准补贴”,在工作开展之初将范围确定为主要包括两类人群:疫情期间新增失业的残疾人以及医疗费用支出较多的残疾人。此外,还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对残疾人的困难状况进行计分制的“盲评盲审”。
据介绍,市、区残联在开展排摸之初,一方面是通过基层助残员收集社区残疾人生活状况信息,一方面进行大数据信息采集、比对和筛查,通过“双向核实”保证数据精准,另一方面,则第一次运用“七色彩虹量表”,对拟发放对象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根据分值来判断是否应该补贴以及补贴多少,以此来实现帮扶补贴的精准性和兜底性,让温暖的阳光洒进困难残疾人心中。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