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拜登收总统每日简报 特朗普准备下届大选 主要产油国或维持现行减产力度 不应放弃外交努力绝不能“落入圈套” “头号嫌疑”浮现  伊朗真要报复?
第9版:国际新闻 2020-11-30
暗杀手段科技含量高 以总理疑似发推“炫耀”

“头号嫌疑”浮现 伊朗真要报复?

伊朗今天将为27日遇刺身亡的首席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举行下葬仪式。

伊朗政府目前把矛头对准以色列,誓言报复。伊朗情报部门29日称已获取与此次暗杀事件相关的部分线索。有消息称,伊朗情报人员已在全国散发4名嫌疑人照片。

同时,以色列内阁部长哈扎比稍早前表示,他对此事“毫不知情”。但是,以色列媒体披露,总理内塔尼亚胡于暗杀发生后在推特上传了一段视频,他在镜头前一脸轻松地列举政府过去一周取得的成就,还表示:“这只是部分(成就),我没法告诉你们所有事情。”

死于“远程自动机枪”

以色列是对伊朗核能力最为忌惮的国家之一。当伊核项目的灵魂人物离奇身亡后,伊朗把以色列当成“头号嫌疑”。

伊朗有理由这么做。

数年来,以方已对伊朗核项目的工作人员与情报设施数度下手:人员方面,在法赫里扎德遇刺前,伊朗已有多名核科学家遭到暗杀;情报方面,以情报机构“摩萨德”2018年初曾从伊朗境内偷出多达半吨的核项目机密文件,还曾潜入伊朗核科学家的房间盗取其电脑中的资料;设施方面,最著名的攻击要属美以两国使用蠕虫电脑病毒对伊朗铀浓缩活动必不可少的离心机系统展开的打击。

因此,尽管以色列官方在法赫里扎德死后一片缄默,但据美媒援引美国情报部门消息人士的话,美方官员也认为以色列是操纵此次暗杀的幕后黑手。根据伊媒披露的部分细节,法赫里扎德是死于“远程自动机枪”这样的高技术装备,这显然不是一般的武装组织拥有的装备。

尽管美国白宫和中央情报局仍未就此表态,美军“尼米兹”号航母编队已接到重返海湾地区的命令。不过,美军强调此举与中东地区局势无关。

29日,一名身在伦敦的伊朗记者表示,伊朗已发布涉嫌暗杀事件的4名嫌疑人照片,并在与伊拉克交界的边境加强巡逻。

以方是最大得利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伊朗要员在年内遭到的首次暗杀。

其实,通过与年初伊朗革命卫队将领苏莱曼尼之死的比较,以色列的确有难以摆脱的嫌疑。

今年年初,伊朗革命卫队著名将领苏莱曼尼在邻国首都巴格达死于美国无人机的空袭。然而,除了时间、地点与手法的不同外,这两起刺杀还有以下两点重要的不同:

首先,苏莱曼尼死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即高调认领,导致美伊关系极度紧张,伊朗对在伊拉克的美军基地实施了大规模导弹袭击。而法赫里扎德死后,虽然伊朗直斥此举为“国家恐怖主义”,美以两国等长期与伊朗关系紧张的国家却无人承认。

海湾国家虽与伊朗不睦,但能力终归有限。考虑到以色列长期被怀疑有暗杀后不予承认的传统,且以色列战略纵深有限,其嫌疑似乎最大。

其次,两起暗杀的时机大不相同。苏莱曼尼遇刺时,美国刚刚进入大选年,展示对伊强硬对总统特朗普的选情有利。但法赫里扎德死时美国大选已基本结束。

当选总统拜登在竞选时曾公开表示,如果伊朗遵守伊核协议,那么自己会考虑重返伊核协议。

无独有偶,伊朗方面也表示,如果拜登解除对伊制裁,那么伊朗也将遵守伊核协议。按德新社的说法,伊朗总统鲁哈尼对美国政府在拜登执政以后重返伊核协议抱有期望。

而以色列对伊朗核协议十分抵触。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以色列曾向美国展示窃取的伊朗情报,试图说服奥巴马不要相信伊朗,但最终失败,直到特朗普上台后撕毁核协议。暗杀法赫里扎德,至少对阻止拜登恢复奥巴马时期的对伊政策有利。

美以存在分歧矛盾

如果此事真是以色列所为,其精明背后也有失算。

第一,暴露了美以分歧和矛盾。特朗普政府在以色列迁都、约旦河西岸等敏感问题上公开偏袒以方,偏离了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以来的路线。但是,美以盟友关系虽然紧密,两国的利益和立场并不总是一致,美国国内也一直有提防被以色列绑架的声音。

外交团队建制派色彩鲜明的拜登显然不会采取特朗普那样的中东政策。如果本次刺杀行为真是以色列所为,那么无疑是给拜登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对拜登而言,这样的盟国并不值得完全信赖。

第二,伊朗并非提线木偶。伊朗很清楚,以色列希望把美伊两国拉到冲突的轨道上,从而让美国不得不与以色列紧密捆绑,不给拜登缓和美伊关系的机会。同时,在新冠疫情和制裁双重打击下的伊朗,目前最重要的国务仍是经济与民生。否则,伊朗之前也不需要那么急迫地对拜登示好。

伊朗政府和民间的强硬呼声仍不绝于耳,但是现有国力和战略考量都不足以支撑伊朗不计后果地展开一场报复。伊朗大概率仍会忍耐到拜登上台,并以此次损失作为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

但变量是,以色列会让伊朗如愿吗?

本报记者 杨一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