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里,特殊的年夜饭刚开吃,就回到了工作讨论的模式中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
昨天是除夕,在新高苑一期,1400多户居民在隔离中度过了特别的大年夜。记者在现场亲身感受了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
小区大门虽然封闭了,但周边社区爱心居民“投喂”手工制作的各种汤圆,有居民主动邀请被封在小区里的物业经理住在家里,一起吃年夜饭。还有不少居民还通过线上方式,展示宅家的“十八般武艺”,“晒”出琳琅满目的年夜饭。
各种“投喂”直送小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新高苑一期,只见和许多小区一样,大门口大红灯笼挂起来、家家户户春联贴起来,许多志愿者正忙着将八方送来的物资“投喂”进小区。
记者在小区门口看到,一群身着志愿者服装的阿姨正送来大包小包的食品。原来,她们来自杨园社区的4个居民区。欣连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鹰告诉记者,“得知新高苑一期被列入中风险地区后,我们小区很多人都想来当志愿者。但是志愿者报名已经满了,只好作罢。”但热心的他们并没有放弃,还是希望帮邻居们做点什么。
大家商量下来,决定为新高苑里的160多名工作人员和50多名独居、高龄老人亲手包汤圆,每份8个,总共包了1600多个,分为枣泥、豆沙、荠菜肉3种口味。从2月10日一大早,来自杨园社区的20多名热心志愿者就开始忙碌起来,到市场采购水糯米、红枣等,和面用的是新鲜熬出来的米汤,枣泥馅也是自制的,健康又美味。
除夕这天,社区志愿者们将包好的汤圆打包分两批送来,中午一批给工作人员,煮好后送来,热气腾腾;下午,则将汤圆用粉裹好装盒,方便老人随时煮着吃。
老人邀物业住家里
小区封闭了,不但从小区外“投喂”的爱心不断,小区里居民们也敞开心扉,关系更加融洽。
“我叫张献青,奉献青春的意思。本来这个月底我就要退休了,原以为年底没什么事情,做好交接就可以结束了。谁知,因为疫情,我从4日开始,就没回过家,连轴转了好几天,就是为了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张献青是一名物业经理,自从2009年起开始接管新高苑一期小区。相处的时间久了,她和许多业主都十分有感情。这些天,张献青在小区里忙得连轴转,常常一早出门,凌晨1、2时才回来。82岁的王月新阿婆看到张献青疲惫的身影,十分心疼,就邀请她住到自己家中。
“4日我们接到通知,所有物业工作人员要立即返回岗位,在小区实施封闭管理期间,不能回家,全力保障居民的生活。”张献青告诉记者,第一天她忙到很晚才结束,就在办公室里打地铺休息。王阿婆知道这个情况后,特意找到她说,“小张,你们要吃住在小区了,我家正好空着一间房,你和同事一起来住吧,阿姨平时还能照顾你们。”
为了让张献青和同事安心住下,王阿婆拿出全新的床褥铺好,还索性把自家的钥匙交给张献青,让她可以随进随出。有时候张献青中午回来休息一会儿,阿婆会烧一壶热水,让她泡泡脚,缓解连日来的疲惫。“我特别感动,阿婆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我前两天回来,实在太累了,衣服还没来得及洗,就倒在床上睡着了。早上一看,阿婆已经帮我洗好晾在阳台上了。除夕当天,王阿婆还叮嘱我,晚上早点回来,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谈到阿婆为她做的一切,张献青的眼眶发红,几乎落泪,“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新婚夫妇留沪过年
记者了解到,新高苑一期封闭后,为了守护封闭小区的居民,高东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志愿者主动请缨,马上组成近120人的强大“后援团”,“逆行”进入小区。如今,越来越多小区居民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近200人。
“爸妈,新年快乐!今年我和青波不能回去过年,不用担心我们,居委送来了好多物资,我俩今天在家包饺子呢,晚上准备烧一顿大餐吃!”走进志愿者夫妻赵忠彦和翟青波的家,一股浓郁的韭菜鸡蛋馅的香味飘满房间,十分诱人。赵忠彦正拿着手机和远在老家的父母视频,一边聊着天,一边向他们展示自己刚刚包好的饺子。他的太太翟青波在一旁擀饺子皮,手上沾满了面粉。
今年34岁的赵忠彦是吉林人,在上海打拼十余年,结识了来自河北的翟青波。这对刚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原本打算过年回东北看望父母,因为疫情打乱了计划。“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上海过年。原本想回吉林,吉林疫情比较严重,我们就把机票退了,准备回河北。谁知河北疫情也挺严重,只好把票又退了,想着留在上海过年,春节期间可以去外滩、豫园逛一逛。没想到,我们小区又被列为中风险地区,实行封闭管理。我俩刚刚还在感慨,这一年挺不容易的,晚上要好好做一顿大餐,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希望2021年顺顺利利。”没法出小区,赵忠彦就和翟青波留在出租屋里为年夜饭做准备。夫妻俩把房间装饰得年味十足,贴满了各式红色装饰品。“过年嘛!就是要红红火火,开开心心。只要有爱,哪里都是家。”
云上过年也很“闹猛”
小区虽然封闭了,但年味却不能少。为了丰富居民的宅家生活,高东镇为新高苑一期居民量身定制了“宅家战疫迎新春”线上活动,让居民足不出户也能过上欢乐年。其中,昨天开始的“宅家战疫迎新春——晒年景”,为新高苑一期居民提供了互相展示比拼厨艺、晒年夜饭、晒春联等活动平台。
记者看到,许多家庭都“晒”出了自己的年景和感受。“隔离不隔爱,在外的家人送来的年夜饭太温暖,社区工作者太辛苦,向你们致敬!”“婚后第一次没有回老家团聚,在上海原地过年,我们都是‘原年人’。庆幸自己并不是一个人,有家人的陪伴。新年快乐!”还有人将自制的咖啡拉花晒出来,配上当时的心情:“品尝生活的甜蜜。”还有人“晒”出小萌娃坐拥“满汉全席”、霸气十足的照片,让人忍俊不禁。
在万家灯火中,零点的钟声敲响。“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现在更是一家人!”志愿者们举杯欢庆,迎接牛气冲天的新年。
本报记者 宋宁华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