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上台前先上党课 红色基因散布在弄堂深处
第13版:文体新闻 2021-03-05

上台前先上党课

评弹《王孝和》剧组听王孝和女儿讲述红色家书往事

王孝和烈士

“你要把身体保重好,千万莫伤心。但愿生产多顺利,这未来的孩儿就叫佩民……”传唱半个多世纪的弹词名篇《王孝和写遗书》昨天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唱响,龙华英烈王孝和的女儿王佩民(见图)第一次在现场聆听这段和父亲有关的艺术作品,红了眼眶。在新版中篇评弹《王孝和》将于3月27日上演之际,剧组走进龙华烈士陵园红色讲堂,听王佩民讲述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王孝和》开了先河,以前评弹都是唱才子佳人,从这部书才开始讲述上海工人阶级的故事。”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说起《王孝和》在静园书场的首演,1000只位子,连演3个月场场爆满,他感慨,从那个时代的当红艺人到人民艺术家,蒋月泉等前辈凭借的不仅仅是艺术技巧,而是真正投入到生活中去。

24岁的地下党员王孝和牺牲于1948年9月,3周后,他的妻子忻玉瑛诞下遗腹女,女儿的名字是他在狱中留下的遗书里取好的,大女儿叫佩琴,小女儿就叫佩民。正如评弹中所唱的那样,这些唱词都来自王孝和在狱中写下的3封遗书,其中蒋月泉的《写遗书》、陈希安的《党的叮咛》广为传唱,成为上海评弹团红色经典保留曲目。

近年来因为致力于收集整理父亲的历史资料,王佩民多次来到龙华烈士陵园,“就好像回娘家一样”,在展馆的英烈书签墙上,她一眼就能认出父亲的脸庞。“我原来也和在座的一样,是从照片上认识我父亲的,那时很不理解,为什么他要如此狠心,根本不顾及我们的小家”,直到王佩民从档案馆里看到父亲在狱中写下的47封家书,平均3天就有一封,写的是家长里短,字里行间却是细腻深沉的爱。她在信里看到了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才真正理解了王孝和。

由于忻玉瑛早年不识字,王孝和狱中写给她的信件散落不知去处,当王佩民抱着厚厚一摞复印件回家,忻玉瑛真正读懂这些信件,已经是50年后。没有见过父亲一眼,王佩民只能从历史照片和母亲的回忆里慢慢拼凑出父亲的模样。

聆听这堂党史课的,不少是90后、00后的说书小先生们。当年《王孝和》首演由老一辈表演艺术家蒋月泉、张鸿声、张鉴庭、姚荫梅、唐耿良、周云瑞、陈希安、张鉴国等演出,这一次精简为三回书,将有黄海华、侯骁晟、季毅洋3位“王孝和”,最年轻的“王孝和”季毅洋只有22岁。唱哭了王佩民的“王孝和”侯骁晟,在评弹学校时已经学过《王孝和写遗书》,这一次走进龙华烈士陵园,让他和大家走近了王孝和的信仰,也深刻理解了信仰的力量。

王佩民在父亲的墓前郑重献花,四周是众多龙华英烈沉睡在此,王佩民感慨:“他们是英雄,我们后代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让这片红色江山不变色。”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