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比利时80后全科女医生全情抗疫
第18版:新民海外 2021-03-29

比利时80后全科女医生全情抗疫

林洁在诊所

林洁在布鲁塞尔五十年宫留影

姚伟

人物名片

林洁

◇比利时布鲁塞尔JLmedi医疗中心创始人

◇全科医生

林洁,比利时布鲁塞尔一位80后全科女医生。在新冠肺炎肆虐的2020年,作为一个刚刚拥有自己诊所的“华二代”,她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为无数当地居民和华人提供咨询和就诊指导。

她加入布鲁塞尔大区的全科医生远程会诊系统和旅比华人医生抗疫医疗服务队,开通了两部手机24小时待机,随时接听求诊者电话,并作出判断,提出医疗建议。工作量激增,让林洁一度疲惫不堪,体重锐减。这样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义务的。回顾这一年,林洁说,很累,但也有很多收获。“我要用我的耐心和阳光,带给患者战胜疫情的信心。”

1 “华二代”全科医生加入抗疫服务队

2020年3月,新冠疫情传到比利时。由于防护物资匮乏,比利时各诊所非必要门诊都被取消,很多诊所被迫暂时关闭。在比利时开办诊所的“华二代”林洁,也收到来自中国亲人的问候,并被劝说关闭诊所保护自己。原本计划在3月份外出度假的林洁,看着感染人数一天一天增多,到处弥漫着紧张气氛,为了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分担当地医疗机构的压力,应付不同渠道联系会诊的病人,加入布鲁塞尔大区的全科医生远程会诊系统,并为自己开通了第二部手机。

布鲁塞尔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林洁的两个问诊电话来电暴增,忙得焦头烂额。作为医生,她除了要调整会诊方式,还要阅读、记忆一堆医学报告、检测流程、软件使用方式,参加各种会议,“那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至今回想起来都不知道是如何挺过来的。”林洁说。

为帮助旅比侨胞更好防疫抗疫,在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倡议下,旅比华人医生联合组建抗疫医疗服务队,为旅比侨胞提供疫情防控咨询、就诊指导及协助紧急救助服务等。林洁作为“华二代”全科医生,也加入了服务队。

不定时的问诊电话,让林洁处于紧张且极不规律的工作生活状态。病人各种症状都有,如何准确帮他们分析和判断是个难题,而远程会诊需要花费比往常更多时间,要指导病人家属如何给病人做检查以方便治疗。由于不能见面,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只能用望和问,对医生诊断来讲是很大的挑战。当时很多呼吸道疾病的病人被错归到疑似新冠病例,就需要全科医生对他们随诊做判断,这个工作量大到无法想象。林洁几乎每天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休息1小时后,开始检查邮件、通知、报告单,还要及时更新医学知识和流程,往往夜里十一二点才离开诊所回家。

除了每天关注政府医政部门发布的各种信息,林洁还大量检索、浏览各大医学学会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与文献,消除知识盲区。她利用自己中法双语的优势,将医政部门发布的就医指南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当地华文报纸上,为有语言障碍的华人提供帮助。

在谈到这一年的感想时,林洁说:“很累,长时间戴着外科口罩说话、工作,对肺功能也是一种损害。但疫情也是检验专业知识和积累救治经验的机会。另外,这次危机也培养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出一份力,团结起来共渡难关。”

2 出身中医家庭,曾到中国名校进修

林洁1986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父亲林国明上世纪90年代到比利时创业,开办中医诊所,是比利时知名的中医师,如今已退休,叶落归根回温州,在一家诊所发挥余热。林洁从小一直在温州生活。1997年,11岁的她前往比利时,在当地学校就读小学六年级。她是一个性格温顺、安静懂事的孩子,上有姐姐下有妹妹,从小善解人意,体贴家人。

林国明回忆说,自己的中医诊所很忙,为了培养孩子们勤劳的品格和对中医的兴趣,会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帮忙给病人抓中药。这活一点也不轻松,不仅要辨识几十种中草药,还要按照处方,将每种草药的剂量以最快的速度配好并分别包装,这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枯燥无趣。结果,只有林洁坚持到最后。这为林洁积累了不少零花钱,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对中医的好奇心,增强了学医的动力。

2013年,林洁从比利时医学院毕业后,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于2016年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深造。一年中,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中,没有去游览名山大川,也没有谈恋爱交朋友。

回到比利时后,作为一名全科医生,林洁经常要面对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很多西方人甚至华人对中医不甚了解,也不十分相信。随着林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好越来越多的病人,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病人的赞誉和信任。

父亲林国明回国后,中医诊所交给了林洁打理,平时也经常通过电话给林洁提供指导和帮助。2018年底,林洁在布鲁塞尔开办了自己的诊所JLmedi医疗中心,专心发展全科医生事业。

3 “用我的耐心和阳光带给患者信心”

在比利时,病人去医院或看专科之前,一般要先经过全科医生会诊检查。去年的疫情造成诊所求诊病人激增,且消毒、通风等额外的工作量也暴增,一度让林洁疲惫不堪,营养和睡眠也跟不上,体重掉到50公斤以下。几个月来,工作压力的累积,社交活动和运动的欠缺,曾经让林洁心情烦躁。肠胃、颈肩和腰椎也频出问题。很多时候她都咬牙熬着。有时早上工作一会儿就感觉很不舒服,强撑着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她就躺在治疗床上休息,一坐起来又觉得天旋地转。为了避免开车出事,她常常留在诊所过夜。有一次受了风寒,出现轻微感冒症状。她怀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新冠。直到做了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才放下心来。

为了随时关注病人的状况,林洁会列表记录重症病人病历,记下病人什么时候要视频会诊或问答会诊,哪位病人需要和医院联系等等,事无巨细,都要了然于胸。“还要提醒病人留意身边人的安全,要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要联系我等等。有些焦虑的病人,我还要跟踪会诊安抚他们。”

疫情期间,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实在太多了,作为一个一线医生,要准确判断病人情况,给出就诊建议。去年3月中旬,林洁电话接诊的一位华人女同胞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当时,病人所在公司有两名同事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经电话问诊,林洁初步判断其存在轻度感染的可能,但尚未达到医疗部门认定的检测标准,所以无法进行核酸检测等进一步检查。综合多项因素考量,林洁开出在家静养隔离的医嘱。但误信各类传言的病人惶恐至极,准备尽快搭乘班机回国。林洁认为,长途飞行只能让她身体更加虚弱,而且极有可能影响同机乘客健康,甚至成为中国的境外输入病例。林洁向她普及新冠病毒的知识,安抚她的焦虑情绪,为她分析利弊得失。最后,病人摆脱恐惧安心居家隔离。十余天后,状态明显好转。

有一次,一位母亲向林洁咨询她4岁的孩子是否感染新冠。在视频中,林洁观察孩子胸部,发现有呼吸用力现象,初步判断可能是呼吸性喘息,建议马上去医院就诊。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留院观察期间,孩子的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特殊时期的全科医生,肩负着门诊医生远程治疗和住院医生观察治疗的双重职责。

林洁有时也要做一些病人不太喜欢的决定。比如对于不想去医院的病人,要用“概率”说服他去“冒这个险”;有病人过于紧张,觉得只有去医院才能治疗,就要设法安抚,说服他们居家观察;有轻微症状但怕因隔离影响工作生活而不愿做核酸检测的,又要苦口婆心地解释动员。

这段时间的忙和累,远超疫情前的工作,而且远程会诊都是不收费或半价的,事实上,因为不少华人还没有加入比利时医疗系统,林洁很多时候都是义诊。这一年,林洁扛住了方方面面的压力。“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用我耐心、平和又阳光的态度,带给病人信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说服患者配合当地的医疗建议。”林洁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