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音
那天下午,我出门后回家。天空的黑云越聚越多,树枝在狂风中摇摆挣扎着,顷刻豆大的雨滴铺天盖地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房顶上,街上,溅起了一层白蒙蒙的雾。雨点打在街道的积水上,激起了无数朵水花。踩着水花,我淋着雨一路狂奔,总算跑进小区,到达楼下大门口。
在那里我第一次遇到了为我们这片区域投送报纸和信件的邮递员。眼前一辆湿漉漉的绿色自行车,车前挂了一个绿色的邮包,邮包被一块雨水打湿了的塑料布盖得严严实实的。个子瘦弱的他,头上戴着一顶印着显眼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的帽盔,雨水正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淌……我心里突然一阵感动,疫情中每天为我们送报送信的人就是您啊?他说:是啊。我说:好辛苦!很感谢您!他平淡地回答我说:没什么,不辛苦!
与邮递员的相遇,让我联想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已成为时代的宠儿,传统纸媒的地位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一些书报亭的相继消失也许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互联网代替不了一壶茶,一张报纸,一张竹编靠椅的情趣,还有戴着一副饱经风霜的老花镜阅读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的乐趣。而正是这些“绿衣天使”辛勤地奔走穿行在大街小巷里,及时把报刊信件送到订户和收件人的手中,给千家万户送报刊和信件的同时,也送去了一份温馨。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报纸和太阳一样,它们共同的使命就是给人带来光明。平凡的生活中有许多平凡人,做着许多不平凡的事。我目送着邮递员在瓢泼大雨中踩着自行车远去的身影,脑海里留下了一身湿透了的绿色的邮递员的制服,还有印着显眼的“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的帽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