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星期二
《悬崖之上》见《英雄虎胆》 李中黄浦江畔的播火故事不该被忘记
第13版:文体新闻 2021-05-26
他是毛泽东的校友,也是第一位工人党员

李中黄浦江畔的播火故事不该被忘记

李中(见图),是中国首位产业工人党员。如今,他湖南老家也鲜有人知道他的故事。陈独秀为何派他去“江南造船”在工人中“播火”?这位打铁工人又怎样成了党领导下第一个工会的领导人?回到家乡后又为当地做了哪些事情……由上海出品的纪录片《播火1920》首次通过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的故事,展示黄浦江畔这段鲜为人知的“播火”历程。

唯一一张照片

《播火1920》聚焦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的1920年,主要讲述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的故事。李中和毛泽东、蔡和森等都是湘江之畔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挚友。19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李中来到上海,在古董店里做帮工。1920年,“南陈北李”陈独秀和李大钊相约建党,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上海。在陈独秀的建议下,李中为了信仰毅然改行当工人,去了“江南造船”“播火”,并成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党员,他发表的文章《一个工人的宣言》犹如闪电划破上海滩十里洋场,被称为“工人阶级觉醒先声”。

“我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李中,是当初我们制作动画片《江南》时去江南的厂史馆,在那里看到了李中的照片,也是现在可以看到的唯一一张照片。”《播火1920》出品人鱼洁说,“当时我非常好奇,第一位工人党员为什么产生在‘江南造船’?其实关于李中的整个史料是不多的,记载非常少,做个大的电视剧、电影挺难的,纪录片是一个比较恰当的艺术载体。”

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完成,《播火1920》历时一年多,摄制组相继到李中的家乡湖南省双峰县、上海老渔阳里2号的陈独秀故居、江南造船原址等地取材取景,并采访到重量级的党史专家。通过影片,观众可以看到一些细节,当初陈独秀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时,由于访客太多,他又太忙,所以每位访客交谈时间只能限定在15分钟以内。不过,李中却是个例外,他可以和陈独秀彻夜长谈,甚至住在那里。

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拥有全中国1/4的产业工人。李中与陈独秀一起创建了上海机器工会,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本片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呈现了“江南造船”作为“产业工人的摇篮和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产生第一位工人党员的历史必然性。

老屋塌了半边

拍摄期间,“我们首先在湖南长沙的第一师范取景,那边出了毛泽东、蔡和森,包括李中等在中国党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总导演、撰稿刘丽婷说。在湖南采访期间,该片撰稿俞亮鑫说:“我有个比较大的体会,湖南当地人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陈独秀为什么选择李中去江南厂,因为当时曾国藩找了好多湖南籍的老乡在那边,所以只有李中去做工人运动,语言上才没有任何障碍。”

“我们也唏嘘李中的命运,当地人对他的印象非常淡。我们到了湖南,当地人会觉得你肯定是来拍蔡和森,要么就是来拍曾国藩的,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我们要去的是李中家。”到了当地,才发现李中家的老房子一半已经塌了,“我在那边采访他侄子的时候,就很担心房梁随时要掉下来。”后来,摄制组又去了李中的墓,在一个山上,很清冷。

摄制组在湖南还见到了李中曾教过的学生,一个80岁的老人。他说李中回到家乡之后,办了学,让当地的孩子知道了有什么叫物理,什么叫地理,什么叫音乐。“党的历史中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也值得被看到,也值得在今天被我们讲起。”刘丽婷说,“李中是1951年去世的。隔了70年,终于有人去走近他,想讲述他的故事,他奋斗的意义。”

“李中是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之前,早期组织当中,第一个以工人的身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不是一般的工人,他是从知识分子转化为工人的,所以他对中国工人阶级的观察以及他所得出的结论,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录片《播火1920》党史顾问、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

纪录片《播火1920》将于6月3日22:00在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和百视TV开播。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