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广告 让更多学生感受乒乓乐趣 她在大兴机场创造“世界奇迹”
第7版:文体汇/动态 2021-07-04

她在大兴机场创造“世界奇迹”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昨在沪开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Hufton+Crow摄 艺仓美术馆和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扎哈·哈迪德 艺仓美术馆和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中节能·上海首座项目 艺仓美术馆和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供图

途经虹桥协和路附近,视线总会被路旁一座充满了流线型元素的建筑所吸引,建筑体仿佛流动的液体,表面几乎找不出一根直线,连接彼此的空中连廊都是极富动感的曲线,令走入其中的人感受到城市的能量与变迁,这就是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生前在上海的作品——凌空SOHO。昨天,“实践与探索——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特展”在滨江沿岸的上海艺仓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也是该事务所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展览。近几年,扎哈在中国广为人知的作品莫过于北京大兴机场。2016年,在北京大兴机场正式建成的三年前,她因心脏病突发在迈阿密去世。

展览以时间为主线呈现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在中国打造的作品系列,通过展示模型、细节、照片的形式,探索这些建筑中蕴含的先锋研究成果以及它们与全球其他项目之间的互联关系。

在中国寻找灵感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是首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79年创立。1950年,扎哈·哈迪德出生于伊拉克一个富裕家庭。她曾经回忆,她的父亲教导她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轻易拒绝不同的事物。18岁,扎哈在黎巴嫩攻读数学系,1971年,她赴伦敦深造,转向建筑,最终,她走向了世界,保持单身一辈子。

扎哈·哈迪德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美术馆,因此,她对美术馆项目始终情有独钟,罗马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辛辛那提的罗森塔尔艺术中心,都是她的杰作,其次,便是位于世界各地的车站、交通枢纽。

1981年,扎哈开启了首次中国之行,这是她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正如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她家乡的古老文明,中国发达的河流水系也在漫长的历史中造就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城市人文环境。扎哈的建筑融合了各门科学,在中国,她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诸多城市,亲身体验地方艺术与当地建筑,深入研究如何将历史建筑巧妙融入自然景观。

将自然融入建筑

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大型作品是广州大剧院,2010年竣工投入运营。2014年,项目被《今日美国》评为“世界十大歌剧院”。大剧院外形被称为“圆润双砾”——这个设计灵感源自于周边自然景观所带来的创意理念。剧院里没有垂直的柱子,也没有垂直的墙,全部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形体设计,使其外观呈现扭曲倾斜状,仅外表面就有64个面、41个转角和104条棱线。

之后,便有了以梯田和山峰为灵感的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以帆船为概念的南京青奥中心、“倾斜”的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如绽放的芙蓉花般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和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等。

以作品致敬前辈

就像设计了浦东美术馆的让·努维尔以作品向俄国抽象艺术家马列维奇致敬,扎哈·哈迪德也丝毫不掩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对于自己的影响——她作品中的轻盈、飘浮、结构,以及如何轻轻落地的想法,全都来自至上主义。

至今,许多人仍然不能接受扎哈·哈迪德怪异的建筑方案,但她的作品正是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批判,进而对建筑的本质进行重新定义,从而发展适合新时代的建筑,这才是扎哈在建筑中所要实现的本质目的。扎哈·哈迪德的性格之中有着强硬、激越的一面,她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观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统中的刚劲精神热烈地鼓舞着勇往直前。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通过展览上展出的扎哈·哈迪德同名设计品牌的作品便可略窥一二,耳环、手链、花器、照明灯具无不承载着扎哈风格鲜明的当代设计语言。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