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潮涌东方,时代的弄潮儿——浦东再次迎来了高光时刻!昨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众人期盼中落地。
听到这个消息,浦东“老开发”——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精神为之一振。去年11月,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外高桥的“成绩单”,那也是他和浦东一起经历的无悔青春。
1999年,36岁的刘宏怀揣冲劲与梦想,来到了浦东开发开放的热土上,扎根于外高桥保税区的开发。“一盏台灯、一盒文具、一辆自行车”是大家上班后领到的全部家当。因为要乘渡轮回浦西,加班晚了就回不去,有的年轻人干脆住进了养老院。不到18个月,一片蒹葭苍苍的芦苇荡上,外高桥的首期封关完成。2013年,这里是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梦开始的地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试验田”。如今,党中央赋予浦东“引领区”的新使命,更让刘宏信心倍增、心潮澎湃。
从芦苇荡到“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外高桥的发展历程是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缩影。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这是中央打出的一张王牌。经过31年风风雨雨,浦东在一片农田上建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有人将浦东的“引领区”,理解为浦东新区变为“特区”,其实这是对“引领区”的一种误读。早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就对浦东的名称有过争议,到底叫特区还是新区?中央最终给予浦东的定位是既非特区,又享受特区各种政策。有人通俗地说,“不是特区,比特还特。”也就是说,浦东虽然不叫经济特区,但同样享受特区政策,有些政策比特区的开放程度更高。
上海一直是全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度失去了耀眼的光环;从当时的世界经济全局来看,新科技革命正带来经济全球化、世界性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党中央对浦东新区寄予厚望,并提出了明确的方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表示,浦东开发晚了,但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正如他的预言,随着浦东开发开放拉开序幕,上海也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后卫”,一跃冲到了“前锋”。正是这一关键性的历史决策,让浦东抓住时代机遇,最终打出了一张令世人惊叹的“王牌”。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成立百周年,中华大地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浦东又一次挺立潮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先手棋”。
此前,海南提出要“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今天,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蓝图已经绘就。天将降什么大任于浦东?根据《意见》,浦东的未来令人心向往之。到2035年,浦东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构建,现代化城区全面建成,现代化治理全面实现,城市发展能级和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前列。到2050年,浦东要建设成为在全球具有强大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城市重要承载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全球典范,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璀璨明珠。“作为引领区的浦东,为国家发展承担开路先锋的任务使命没有变,但引领区的目标、内涵、条件有新的变化。”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研究员认为,面对国际环境的巨变,浦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从过去要素商品市场的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不断完善创新相关规则、规制和制度、管理等。
幸福不会从天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关头上,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全面支持浦东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既是对浦东过往成就的肯定,更是希望浦东继续发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精神,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回首一个个令人怦然心动的“浦东首创”,浦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新征程上,将继续走在改革发展最前列,成为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生动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