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50家主流媒体走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高雄老旧大楼火灾已致46人死亡 广告 “双减”带来新需求 掀起反诈热潮  净化网络环境
第10版:综合新闻 2021-10-15
2021防范新型网络诈骗媒体联合行动启动

掀起反诈热潮 净化网络环境

“2021防范新型网络诈骗媒体联合行动”活动启动

本报讯10月11日,2021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主题采访活动在广州举行。当天,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羊城晚报社、抖音安全中心联合承办的“全民反诈 净化网络环境——2021防范新型网络诈骗媒体联合行动”同步启动。10月12日下午,“强舆论引导 创时代新篇”全国主流媒体社长总编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横琴粤澳合作区。

媒体合力掀起反诈浪潮

“2021防范新型网络诈骗媒体联合行动”活动现场,启动仪式发布了《2021年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研究报告》,并邀请媒体代表、学界专家、互联网平台反诈专家围绕防范网络诈骗话题展开了讨论,推动掀起全民反诈热潮,遏制网络诈骗高发频发趋势。

中国晚协会长刘海陵代表2021“防范新型网络诈骗”媒体联合行动工作组发起了行动倡议,希望中国晚协各会员单位共同行动,形成协同作战宣传合力,共同掀起全民防诈反骗的浪潮。刘海陵表示,媒体应综合运用好自身宣传阵地与传播手段,常态化开展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的宣传,策划推出不同形式、频次的专题宣传报道,打好宣传的组合拳,唤醒人民群众反诈防骗意识。此外,要加强彼此间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加强与平台运营商的合作,建设媒体同行间的协同宣传一体化,共同筑起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的保护墙,让不法分子无漏可钻、无机可乘。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发表《防范新型网络诈骗、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研究》主题演讲。沈逸表示,网络诈骗等互联网安全问题是底线问题,从解决网络安全问题角度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更有效的协同治理生态体系,应该是各互联网平台共同努力的方向。沈逸建议,首先,需要持续进行生态化的治理,不是运动式、不是单点、不是阶段性行动,而是持续生态化的治理、常态化的打击;其次,需要通过高质量的互联互通,更加有效地打击网络诈骗;再者,促进和鼓励多主体协同参与的网络反诈体系建设,特别需要互联互通保障网络安全,构建生态化的反诈能力和能力体系。

三成多网友遭遇“网诈”

5月开始,2021防范新型网络诈骗媒体联合行动工作组通过网友问卷调查、专家调研等形式,针对国内网络诈骗的发展历史、趋势特点、高发成因及治理打击对策与建议进行了研究,形成《2021年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在活动上正式发布。

研究报告对9000多名网友开展调研的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网友中,有34.22%的网友遭遇过网络诈骗,其中遭遇过刷单点赞兼职诈骗的网友最多,占比45.87%;遭遇过投资理财诈骗的网友占比31.98%,排名第二;遭遇过冒充类诈骗的网友占比25.14%,排名第三。

跨平台治理至关重要

为什么网络诈骗如此频发?网络诈骗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跨平台化与跨地域化等四大趋势特点,使得打击治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诈骗的专业化表现在技术应用、组织运营、团伙分工等方面。其中,网络诈骗的技术应用逐渐专业化最为明显。

多元化趋势特点则表现为人群多元化、诈骗类型多元化。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未成年、“银发”老人群体的风险识别能力低、防范意识弱,成为网络诈骗团伙关注的重点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绝大多数网络诈骗中,诈骗团伙都不是在某一个平台完整实施诈骗,大多数都会流转两三个乃至更多平台、工具完成犯罪。这是目前网络诈骗的又一个典型特征——跨平台化。

而跨地域化趋势主要源于国内近年加大了针对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国内网络诈骗活动空间明显压缩,很多诈骗团伙将诈骗窝点转移到国外。网络诈骗跨地域化为打击带来取证难、定罪难等挑战。

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诈骗一旦进入事后阶段,由于其跨平台特点,单一互联网平台或其他机构的治理打击难度会非常大。由于不同互联网平台在网络诈骗行为中处于不同环节,相互之间数据并不互通,造成任何单一平台对网络诈骗的治理打击面临着长期持续对抗局面。反诈专家认为,要想彻底打击网络诈骗,需要公安反诈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分别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义务,尤其是互联网平台,跨平台跨机构的开放协作、联动打击至关重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